侵权诉讼中,国外立法、司法普遍实行了举证责任倒置或转移规则。我国有关的司法解释也确立了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但仍须进一步以立法形式加以明确。 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 6 金瑞林:《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兼论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载《中国环境科学》1997年第3期。 7 安树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2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责任在原告与被告之间的游移识别为举证责任的转移。〔9〕 (二)美国民事诉讼中的提供证据责任 关于举证责任是否可以转移的问题,美国学者曾经做过研究。在美国 页以下。这里举证责任的转换很可能是误译。因为这里所叙述的转移内容与倒置的内容完全一样。 〔5〕参见沈达明编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册,中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8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更加细化。日本民事诉讼规则还规定,对于与下列事项无关的盘问,审判长可以根据申请或依职权对质问加以限制。这些事项是:1 在主询问时,应当举证的事项;2 在 中也规定了辨论原则,并将辩论原则作为一项民事诉讼特有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认识中,具有十分显赫和重要的地位。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是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理论的方法,以期对现实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改进。 一、民事抗诉的概念及民事抗诉监督的范围 (一)民事抗诉的概念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 脱离民事诉讼法理和检察机关进行民事诉讼监督的对象和目的。作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一大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谁主张谁举证,在民诉法第64条对此进行了明文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2.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 基于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均对证据的种类、举证责任、证据取得、 是客观真实,即通过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应当与发生在过去的事实相一致。客观真实的证明要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作为哲学基础的,认为客观世界是可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601.html -
了解详情
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就是例证。所以,我国民事诉讼体制与原苏联同样定位于绝对职权主义并不妥当,大体上可以成为亚职权主义。{13} (P58) 3、职权主义模式定位论。 意义,但尽快明确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权能划分,寻找有力的粘合剂,形成解决民事纠纷的互动机制,更符合中国现实的需要。从这一意义出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379.html -
了解详情
。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就是例证。所以,我国民事诉讼体制与原苏联同样定位于绝对职权主义并不妥当,大体上可以成为亚职权主义。{13} (P58)3、职权主义模式定位论。 意义,但尽快明确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权能划分,寻找有力的粘合剂,形成解决民事纠纷的互动机制,更符合中国现实的需要。从这一意义出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06.html -
了解详情
真伪不明的情形,使法官能够依据查明的事实作出判决而不是依赖举证责任。优势证据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将它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般证明标准仍然不具有妥当性。原因在于 上的差别,其差异主要来自文化传统和法律习惯。参见华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盖然性规则》,《法学评论》2000年第4期。 证明标准与法官对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审核认定规则、举证时限、证据交换规则、质证等方面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再如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存在缺陷,需要修正。 民事诉讼中的新证据制度需要完善 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第74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起诉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29.html -
了解详情
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就是例证。所以,我国民事诉讼体制与原苏联同样定位于绝对职权主义并不妥当,大体上可以成为亚职权主义。{13} (P58) 3.职权主义模式定位论。 意义,但尽快明确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权能划分,寻找有力的粘合剂,形成解决民事纠纷的互动机制,更符合中国现实的需要。从这一意义出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