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与《教育法》一样同属于行政法范畴的基本法,不同的是《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的仲裁与诉讼。而实行了近两年的国家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纠纷处理,在没有 责任划分、归责原则来处理。 确定特别权力关系 这里的特别权力关系,一般指学校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所产生的关系。在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621.html -
了解详情
做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真正认识到行为的危害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而且能增强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的主动性。因此,在责令有过错的 双方当事人向法院提起争议诉讼前的必经程序,也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一种基本形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下达后,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内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55.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化解日益繁重的劳动争议。劳动保障部门应充分发挥行政监管职能,对用工单位违反劳动法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 疑难案件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另一方面要找准双方争议的焦点,积极会同劳动部门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再调解。对调解不成的案件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30.html -
了解详情
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该司法解释对确定履行或解除事实劳动关系提供了依据。 从上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内容来看,其承认了事实劳动 。这个答复成为了实践中适用的依据。在一些地方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对这种情况下的事实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都予以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67.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关系的认识行政化,国家对劳动者的管理就是行政管理,双方就是行政管理关系,这种被当时法律法规所调控的劳动关系具有的是行政法律属性。二、市场经济的推行使劳动 (原告)占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作为申请人(原告)只占极少数,被劳动法的仲裁时效条款予以考查适用的大多为劳动者的诉权,故主要应从劳动者行使诉权方面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37.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关系和行政人事关系的时候具备一定的条件,以法律法规规范的形式对公民的劳动能力给予认可,这便使得劳动能力转化为一种具有法权意义的资格。合理的 企业开除、除名或者辞退等行为不服,可以提起劳动仲裁,由各县、市、市辖区的仲裁委员会负责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不服仲裁委的仲裁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乙肝病毒携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75.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法意义上符合工资本质特征的工资报酬,而其余200%则不应属于劳动报酬,应属于对用人单位应按法律法规规定安排却未安排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行为而承担的一种 上,相同类型案件的却存在裁判结果迥异的情况。为了统一裁判标准,各地法院、仲裁机关不断以意见、会议纪要等形式对上述问题予以明确。目前,北京、上海、天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6314.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种意见认为,工伤认定机关有权中止工伤认定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 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个完整的工伤赔偿程序包括劳动关系确定、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赔偿仲裁诉讼乃至执行很多环节,完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9372.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看出,社区工作者与街道办事处、乡镇之间的法律关系与劳动法律所规范的劳动关系仍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在现行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与街道办事处 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 本案中还有一个问题,劳动仲裁对张某和某街道办事处之间的争议作了实体裁决,一、二审法院均认为双方之间的争议不属于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317.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无从分辨、证明,因此,民法上施行善意推定,行为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反合同约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则应推定为善意 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及自身需求,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为诉讼还是仲裁。 2. 协议管辖约定不当。 当事人选择诉讼方式解决合同争议,可以通过协议方式选择管辖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82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