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的来源,依法对一些原来认为难以处理的不作为行为的案件以遗弃罪对其定罪量刑。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四、实例分析 (一)无过错发生交通事故 移动时应当表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交通警察,听候处理;过往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应当予以配合。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10.html -
了解详情
很大程度上是对刑事立法独立的轻视和侵害,必须看到这一个个案后面隐藏的危险信号立法权的独立性问题。面对社会公众对于某种危害行为的愤慨和强烈反响,或者个别 舆论要求将醉酒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化的关注焦点,基本上是要求作为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间的过渡性罪名,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尴尬和困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78.html -
了解详情
说不通。因为在《解释》看来,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不仅仅是一个量刑情节,特定情况下,它还是定罪情节。尽管先前的致人重伤的肇事结果是由驾车者的行为引起的 而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人纳入刑法的规制对象,单独对危险驾驶的行为人定罪处罚。 (二)积极推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也是一种多发性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67.html -
了解详情
说不通。因为在《解释》看来,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不仅仅是一个量刑情节,特定情况下,它还是定罪情节。尽管先前的致人重伤的肇事结果是由驾车者的行为引起的 而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人纳入刑法的规制对象,单独对危险驾驶的行为人定罪处罚。 (二)积极推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也是一种多发性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2.html -
了解详情
论处。其中的不再以犯罪论处,既可能表现为完全的合法化,也可能表现为虽不定罪量刑,但给予行政处罚或者其他法律制裁。特别法条的废除不意味着非犯罪化。例如, 速度驾驶机动车辆的,或者因醉酒或吸食毒品而丧失驾驶能力后仍然驾驶机动车辆的,以刑法第114条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在两高没有做出这种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5.html -
了解详情
论处。其中的不再以犯罪论处,既可能表现为完全的合法化,也可能表现为虽不定罪量刑,但给予行政处罚或者其他法律制裁。特别法条的废除不意味着非犯罪化。例如, 速度驾驶机动车辆的,或者因醉酒或吸食毒品而丧失驾驶能力后仍然驾驶机动车辆的,以刑法第114条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在两高没有做出这种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65.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的来源,依法对一些原来认为难以处理的不作为行为的案件以遗弃罪对其定罪量刑。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四、实例分析 (一)无过错发生交通事故 时应当表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交通警察,听候处理;过往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应当予以配合。”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9.html -
了解详情
大多持放任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实施这种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多种多样。如为报复泄愤而驾驶汽车向人群冲撞,为防盗而私架电网等。不论行为人出于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431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主体实行了某些预先设定的行为即可,不需要对抽象的危险予以特别的认定。例如,违反法律规定的酒后驾驶行为,即使没有造成任何实害,也被认为是犯罪, 并不是为了取代违法性判断本身。 在司法实践中,单一的解释立场的运用经常导致误导定罪量刑,突破罪刑法定要求的后果。 例如,对于违法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69.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仍然是我国刑法学理论的核心,从犯罪概念、犯罪特征、犯罪构成一直到定罪量刑无不贯穿着社会危害性的思想,其不仅与强调形式合理性的罪刑法定原则存在 规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97. [22]于志刚.危险驾驶行为的罪刑评价[J].法学,2009,(9):2223. [23]陈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8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