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民法院是民事诉讼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他们通过分别行使诉讼权利与审判权力,共同推进民事诉讼的运作与发展。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主要起着启动诉讼程序、 权力辨[J].法学,2000,(9):13,16. [3]杜力夫.权力监督的逻辑结构与有效性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5.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以下的庭前证据展示活动。 2、庭前证据展示 现在的审判改革观念强调庭前的证据交换和证据展示。通过庭前证据展示来筛选、梳理案件争议焦点,使正式庭审 合议庭审理,这又大大降低了司法权威。所以,现行的20天审限的规定过于片面。 另外,如果是附带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案件,现行规定则更加不合理。因为: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17.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权是指任何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请求独立的、合格的、不偏不倚的法院公正审判的权利。参见刘敏:《论裁判请求权:民事诉讼的宪法理念》,《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听审请求权不是普通的诉讼权利,而是属于程序基本权的范畴。基于有关尊重人格尊严之宪法理念,现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7.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将其概括为合作主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使得在最严重的争议中彼此相互让步的必要性这是现代的、社会的民事诉讼的典型特征变得同合作本身一样显而易见。 的裁判突袭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给予当事人以程序参与权,使法官的审判活动置于当事人监督之下,并赋予当事人以异议的权利,针对审判者无为和胡为都有相应武器加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9.html -
了解详情
只是判断当事人是否已经加以证明。法律问题不需要当事人加以证明,而是由法官根据自己的判断予以解决。 虽然事物之间存在差异,但也同样存在联系,且联系又是复杂 审判员进行审判。 2.依法应当予以回避的法官没有回避 回避制度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法官回避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实体上的公正,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程序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8.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过程中,由民事庭受理的民事诉讼应当停止,即便是刑事、民事诉讼分别进行也应当刑事判决宣告在先,尔后再制作民事判决;对于已经提起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得再 代表资格,需要重新选任诉讼代表人承继诉讼的。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中止制度,由于没有具体指明其作用的空间,只能适用于狭义的审判程序中,而适用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3.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既判力效力的判决、裁定及调解协议确有错误而提起或申请再审,由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 二、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是法院系统的内部监督。 根据《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75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程序的权利。 至于当事人及相关第三人使用母语进行诉讼的权利,则是与诉讼听审权密切相关的基本权。[5]至于获得律师帮助权[6]、获得司法救助权[7]等, ;并且,对于法院违法适用缺席审判的,缺席的当事人有权提出异议、提起上诉或申请再审。 (三)程序参与原则在非讼程序中的适用 在民事诉讼中,非讼与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6.html -
了解详情
范本来分析就足够了。清代民事诉讼程序是一个合适的范本:一方面,这是中国古代诉讼程序最完善最成熟的一个朝代;另一方面,关于清代民事审判的法史学研究成果也是 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代表性的著作有郑秦:《清代地方司法制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梁治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71.html -
了解详情
申请启动调查收集证据的程序,是法院运用其审判权来帮助当事人实现其诉讼权利的方式。而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则是为了履行其查明案件事实的审判职责,并不是 诉讼法强调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主要是基于职权主义的诉讼理念。当时对民事诉讼的普遍认识是,民事诉讼应当强调查明客观真实,为了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人民法院不能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