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行政权、要么倒向片面地控制行政权。鉴于“主体”视角与“以行政权为核心”的传统行政法制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我们尝试转换传统的研究范式,尝试从“关系”视角研究 ,司法审查特指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有限监督。随着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确立的受案范围已显得过于狭窄,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扩充: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66.html -
了解详情
,却可以把制定公共政策看作政治责任主体的主要职责”。[[16]]但是,在法学领域特别是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领域,人们对政治行为或者政治问题的认识与政治学领域并不一致。在 院所能染指了。王汉斌同志在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行政诉讼法草案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这一含义。他说,确定行政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93.html -
了解详情
一次更新。[15]实践中,“司法审查”这一提法比“行政诉讼”更能体现人民法院在监督行政活动方面的主动性和权威性。然而,我们不能把从行政诉讼到司法审查的转变 原则上也是排除的。进而言之,如果仅仅是因为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已由《行政诉讼法》界定完毕,而不得不将违宪审查权赋予未来新成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92.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用语“发布”变为“制定”,将“部委”变为“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12].同时,针对国务院部门规章,《立法法》明确规定:国务院 论述。规章跃升为“法”以后,又引发了司法实践中的新问题。因为《行政诉讼法》第53条规定,法院对规章是“参照”适用。《立法法》生效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45.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秩序、地方立法程序、刑事民事司法程序中适用和遵守,行政诉讼法生效以后,行政法规受到行政诉讼司法的确认、支持,在具有宪法、法律效力根据的基础上,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规制定权,地方性法规还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仅次于宪法、法律的第三级法律规范,两者地域效力范围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0.html -
了解详情
强制执行模式对执行主体的划分是建立在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规定基础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5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 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P.227—229.[12]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P.226—229.[13]刘瀚、张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合法性审查原则扩大其内涵,将正当性也纳入合法性的范畴中。而对行政诉讼法中的法定程序作扩大的“非立法原意”的解释,即法定程序不应是 ,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253-255页。[6]参见李载谦:“WTO与我国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文献编目:1001-9774(2002)03-0082-05,文献编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31.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重要意义。《立法法》具体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及地方 的合理性问题则不属于审判机关监督的范围;审判机关的监督是依照司法程序进行的,由行政诉讼法来调整。除了通过司法裁决达到监督目的外,还可以通过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18.html -
了解详情
而言,具体证明标准则更具体,解决具体案件中证明标准的问题。 (一)行政程序证明要求是“法律真实”还是“客观真实” 证明要求是“法律真实”还是“客观真实”是近年诉讼 中的证明要求一般都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而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61.html -
了解详情
年来,我参与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地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民、法人100余起重大疑难案件的论证和咨询。通过这些 的论证和咨询意见,固然有时可以使公民权或司法权受到支持,但并不能带来《行政诉讼法》整体实施状况的改观。因此,推动整个法治环境的完善,仍然是我们面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