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这个问题原先是采用因果关系理论或者故意理论解决的,但罗克辛认为这是一个客观归责的问题。因此,客观归责理论与风险刑法理论并无关联,将 正确地揭示了法益概念之于德国刑法学的重要性,指出: 德国刑法学真正地提供了有关刑法上的损害以及刑法目的的理论:法益论(Lehre vom Rechtsgut)。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206.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因此,在犯罪既遂构成的检验上,除了行为人一定的行为之外,尚须检验侵害结果的实现,以及行为与侵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32)。即扒窃行为若构成盗窃 而刑法的目的就应当是保护法益。当客观的法益遭受违法(36)行为的侵害或者威胁时,则称之为具有刑法上的违法性,同时也表明此种违法性达到了值得科处刑罚的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977.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由于被告人亲属已代被告人赔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15000元,并取得了被害人亲属的谅解,故应当对被告人倪庆国酌情从轻处罚。三、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和证据(一 的遗弃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从本案发生经过看,被告人倪庆国先前虽然对被害人严学桂进行了救治,但是后来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350.html -
了解详情
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检测手段有时也难以完全查明。[16]既然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尚不能确证,也就意味着有时并不能排除危害结果非生产、销售假药之行为所致 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版,第127页。 [14] 张军主编:《刑法修正案(八)条文及配套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03.html -
了解详情
,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对英美刑法理解上的偏差,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用语就是一个例子。我国刑法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将英美刑法犯罪构成要件称之为本体要件与责任充足 行为。从具体内容上看,犯罪的外部要素通常包括行为人的行为、行为实施的环境、行为导致的后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由于犯罪的形态各异,犯罪的外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38.html -
了解详情
,流二千里。[9]此案之所以被量加一等,可能是由于被伤者已经死亡。虽然死非殴伤,但多少有些联系,我们知道中国古人在考察刑事上的因果关系时并非仅限于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清)沈家本:《明律目笺一断罪无正条》,载沈家本:《历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邓经元、骈宇骞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5.html -
了解详情
,流二千里。[9]此案之所以被量加一等,可能是由于被伤者已经死亡。虽然死非殴伤,但多少有些联系,我们知道中国古人在考察刑事上的因果关系时并非仅限于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清)沈家本:《明律目笺一断罪无正条》,载沈家本:《历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邓经元、骈宇骞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557.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为什么不能转化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呢?关于第一个问题,伤残不是我国刑法上的规范用语,对其应当理解为伤害和伤害致使残疾。残疾是指肢体、器官或者功能 危害行为人的主观意志和行为,也与整个犯罪的后果之间存在着客观上的因果关系,其应对其策划、指挥的全部犯罪行为后果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首要分子在聚众时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76.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为什么不能转化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呢?关于第一个问题,伤残不是我国刑法上的规范用语,对其应当理解为伤害和伤害致使残疾。残疾是指肢体、器官或者功能 危害行为人的主观意志和行为,也与整个犯罪的后果之间存在着客观上的因果关系,其应对其策划、指挥的全部犯罪行为后果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首要分子在聚众时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9.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罪使被害人丧失了财产,而有的刑事被害人则是由于与直接受害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而间接受害,从而与直接受害人构成了共同被害人。[④]如杀人案件中直接被害人已经死亡 的是,肯定危害结果的间接承受者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肯定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所承担的损失或损害之间具有刑法学上的因果关系。其间可能有,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