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原则作为裁判规范的身份以规制人们的行为, 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和睦的社会样态。这是从政治逻辑上观察公序良俗原则的性质与特征。但要进一步论证 事实性特点, 其双重特点和结构能够满足立法同时具备稳定性和开放性的条件。 从立法技术的视角能够充分说明公序良俗原则兼具裁判规范的性质。我们仔细比较分析《民法总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5335.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基层政权就可以对村官腐败行为合法的包庇纵容了,正是由于刑法对村官主体身份规定的模糊性造成的村官的双重身份,公检二机关对村官犯罪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58. {11}曹永义等.村庄失范与村庄秩序浙东A镇A村村民上访分析[J].人大复印资料,2004,(3). {12}李晓明.关于腐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446.html -
了解详情
,每个人都触犯了两个罪名,但由于只有一个行为,故应按照想象竞合犯原理从一重论处。[21] (6)分别定罪说。以双重身份犯为例,有学者主张,在此情形中 帮助犯,有时指与主犯相对应意义上的从犯。 [5]参见陈山:《共犯与积极身份之逆向命题的规范分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2期,第24页;陈子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993.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行为的同时,也间接地通过他人与他人的行为结合在一起,导致结果发生。就此而言,每个共同正犯都具有直接者与间接者的双重属性,而不是如同直接间接模式 是行为既、未遂判断的问题。[33](p44)主流观点的立场则欠缺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为什么直接间接模式在共同犯罪领域内有重要影响,而在未遂犯领域内却毫不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1764.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诉讼模式下,主审法官或合议庭既是调解主体,也是审判主体,由于具有双重身份,本应该以当事人自愿、合意为基础的调解容易变成法官主导下的强制调解 控制力分析 (一)先行调解与强迫调解并不存在直接关联性 对于前述认为通过确立先行调解制度,实现调审分离就可以解决强迫调解的观点,即使在实证方面数据还比较缺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538.html -
了解详情
尚需结合数人侵权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如前文所述,我国《侵权责任法》未采纳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制度,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均被认为不具备识别侵害 在理论探讨和实务操作中,存在单独被告说、法定代理人附加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之双重身份说、共同被告说、依财产区分说等不同的主张和做法。 单独被告说又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630.html -
了解详情
,也有必要赋予原告人和被告人申请证据保全权。 二、域外刑事证据保全制度之比较分析鉴于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存在上述诸多价值,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均明确规定 存在障碍。 将决定是否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权力交给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者与控诉者的双重身份相吻合。人民检察院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100.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管辖权是国际法中或国际刑法中经常涉及的问题,但是,国内学术界对管辖权的研究与分析还不够深入和细致。本文试图对管辖权的各种形态作出较为详细的 管辖权,行为人国籍国都主张管辖权。相对行为人国籍国管辖权要求双重犯罪标准,即如果罪行发生地国认为行为人的行为是一种犯罪并具有管辖权,行为人国籍国则具有管辖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023.html -
了解详情
处于哈贝马斯理论尝试(亦即试图将其沟通行动理论运用于对法与民主之既存建制的分析)的中心。立基于沟通行动理论的法律政治理论并不能避免这一张力 其坚持认为:公民自己作为从事商谈的参与者所接受的审议民主理想具有经验性的相关性。这种双重视角因而可以使人们发现片面的经验主义观念的不足。此外,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006.html -
了解详情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中,他始终都是(或明或暗地)以双重身份出现和参与诉讼活动。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讶,而且将使事情变得危险起来。我 法官摒弃门户之见,站在公正的位置上,合理运用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比较顺利地处理案件;第二,与第一项调整相适应,法官必须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在多元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