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有为目的,它们之间也不存在所谓的高、低之分。以盗窃代替抢劫仅仅只是手段上的更换,并不发生犯罪目的或者故意内容上的放弃或者改变。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 并罚的不同处理结果是没有道理的。更何况犯罪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在处理案件时要准确地对行为人故意产生的时间加以区分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另外应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96.html -
了解详情
时可以不受幅的下限的约束。因为德国刑法第46条要求量刑时考虑刑罚对犯罪人将来社会生活所应当发生的作用,故在某些场合必然要求低于幅的下限判处刑罚;综合 于将预防刑情节也作为法定刑升格的条件。 例如,1997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3项规定:盗窃数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36.html -
了解详情
在对立法上的概括型数额具体化时,往往会授权省一级的司法机关制定具体的犯罪数额标准;如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应当能够准确体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需要综合考虑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数量及发生的频率、犯罪成本等因素来确定。犯罪数额的设定应当能够贯彻实现宽严相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22.html -
了解详情
轻法的原则仍然贯彻了先定罪后量刑的思路,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发生法条竞合时,行为人的行为既符合普通法的规定又符合特别法的规定,既构成了普通罪名 ,类似问题同样存在。以盗窃罪和诈骗罪为例,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1月4日通过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1款规定:盗窃公私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226.html -
了解详情
期待而进行意义建构。 其四,刑法意义具有无限性。由于读者意识总是随其境遇而发生变化,读者的事实经验和价值经验总会不断发展,法律意义作为读者意识和文本 适用》2004年第6期。 [16]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1984年11月12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47.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案件仍居发案之首,据1997年以来报表显示:全县刑事案件共发生593赶其中盗窃案件就发生265起,占全部发案数的44.6%。在经济水平极端落后的 群体性事件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消除,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要以公安部公发 [2000)5号文关于《公安机关正确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99.html -
了解详情
这个原则,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确定是否从轻、减轻处罚要把未遂情节置于案件的全部情节中统筹考虑。根据主客观多种因素决定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原理和 甚至显著影响了案件的社会危害程度时,就可以决定对未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是要根据盗窃未遂行为的着手实施程度,以及行为接近犯罪结果发生的距离远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84.html -
了解详情
加探讨: 一、我国现行《刑法》第17条的规定存在立法缺陷 笔者在办理一起绑架案件时发现我国现行《刑法》第17条的规定存在严重缺陷,由此,开始注意我国现行《 8种犯罪行为相比较是否有些过重?这显然存在明显的法定刑不平衡。 对于发生在金融机关的盗窃、抢劫之法定刑也和绑架罪同样存在法定刑不平衡问题。依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3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是抢劫罪的基本构成犯。在该款抢劫罪中,非法强占公私财物这一犯罪结果是否发生,就是为抢劫罪构成要件是否齐备以及区分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基本标志。不论是否对 ,则由暗偷转化为明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亦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转化型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153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脏物、抗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38.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围,并不符台立法规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3月17日施行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 转化型抢劫罪中,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必须是在犯盗窃、诈骗、抢夺罪时当场实施,也就是说,不管转化行为发生在一般场所还是在特殊场所,它都是前提行为当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