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一个进步。诺成契约因而成为“私法自治”观念的实践基础和后世“契约自由”原则的历史渊源。到了1804年,作为“世界各地编纂新法典时当做基础来使用的 要求。首先,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按照合同法的一般原理,合同成立与否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合同之债的效力来源于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67.html -
了解详情
;二是从历史角度考察,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有关于无权处分行为无效的规定,《合同法》第51条 一概无效。导致不能妥善地权衡“静的安全”与“动的安全”两种法律价值,在法律解释原则上有失均衡,也导致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不足,亦使适用善意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28.html -
了解详情
人(标准合同条款使用人)的明示告知义务与严格说明原则;标准合同的无效条款及其后果;标准合同的解释原则等。从司法途径来看,应摒弃过去把标准合同纠纷的 《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268-269页。[4]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20-121页。[5]载于梁慧星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18.html -
了解详情
要约人(标准合同条款使用人)的明示告知义务与严格说明原则;标准合同的无效条款及其后果;标准合同的解释原则等。从司法途径来看,应摒弃过去把标准合同纠纷的 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268-269页。[4]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20-121页。[5]载于梁慧星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9.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民法典也被称为“市民社会的宪章”。形式理性也是民法典具体编纂过程的指导原则。在分析法学看来,法典的编纂实质上是一个构造系统的法律范式的过程。理性主义的 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法观念因欧洲法典在各历史时期的无机移植而发生渐进性变迁。我国新合同法的制定就是一个成功移植的范例。当然,现代型态的制度与落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15.html -
了解详情
备有应对之策,以避免“法律不足”之现象重演。不无遗憾的是,新《合同法》明确回避规定情事变更原则;就在此后不久,海峡对岸的台湾修正了其民法债编,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解决情事变更问题,学者和实务方面主张改变立法精神,采解释方式弥补“法律漏洞”,而立法者则坚持民法典的立法精神,不承认有“法律漏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97.html -
了解详情
一文,(注:梁慧星:“合同法上的情事变更问题”,载于《法学研究》1988年第6期。)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情事变更原则的历史沿革、我国解决情事变更问题的 面粉案”(RGZ57,116[1904])中曾指出:即使是民法第279条,亦不得如此扩张解释,认为仅于所有同种类之标的物完全灭失时,债务人始得免责。对于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96.html -
了解详情
为此,1999年3月15日经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诚实信用原则郑重纳入总则的一般规定中。 将诚实信用这一道德观念最早纳入法律 成文法而言,似乎并不常见。然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经济活动是复杂多变的,人类历史是永恒发展的。它不因法律上的某些固有规定而停滞不前。这就要求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21.html -
了解详情
办法 1.解释《公约》的填补方法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解释原则主要适用于对双边或多边条约中缔约国间所达成合意的确定,以及确认缔约国应承担的权利义务。所以可以依据《 有两种。一种是依据条约文本的内容解释法。另一种是基于起草和签署条约的相关情况的历史解释法。前者要求解释条约时应根据条约内容,对其文意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54.html -
了解详情
、2018年最高院出台的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解释以及现行《合同法》等中得以体现。在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国内外实践中商法与民法对外观主义原则的适用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该 的规定也被随后的《日本商法》和《日本公司法》所继承下来。 从以上的历史沿革中可见,《日本商法》中 表见支配人规定是《日本民法》表见代理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68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