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与一般的作为犯相差无几,不论从法律公正的角度考察,还是从防止危害发生的刑事政策立场出发,都应当予以处罚。但是,这时由于罪过心理产生于自然的危险行为 具体判断说。认为先行行为是否必须限于违法行为不可依据一个标准一概而论,应当结合具体案件确定。日本学者大塚仁教授主张此说,他指出:关于先行行为是只限于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47.html -
了解详情
遂处理,而完全排除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可能性,是否符合个人责任原则,是否符合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是否符合行为人只对与自己的行为具有因果性的法益侵害事实承担责任的因果共 发生了一个著名的案件:X、Y、Z三人侵入老妇人A家抢劫,三人对A实施暴力并很快制服了A。X用携带的刀子切断了电话线后将刀递给Z。这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50.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归罪,而是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的。因为这种案件不但在客观上重于基本构成中轻伤以下的危害,而且从主观上看,行为人在抢劫故意的支配下,故意或过失地 并列在一起就一概认为属于情节加重犯。第二,对于持械抢劫的,要查明持的是何种“械”,如果不是持枪,而是持有刀、棍等凶器,则不能认定属于情节加重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39.html -
了解详情
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司法实践通常 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危险。在具体案件中,有些暴力行为的主观故意尚未通过客观行为明确表现出来,或者行为人本身就是持概括故意予以实施,这类行为的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1250.html -
了解详情
是,今年4月发生在X市警方很快就破获的一起命案:两个14岁少年预谋后,持马刀和绳索杀害一名13岁学生,动机仅是为今后闯社会练胆。他们杀害受害者的原因 而对于其实施的抢劫行为则认定为犯罪,故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所以,我们不能再认为说小孩干点坏事没事啦。 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只是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件,我知道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975.html -
了解详情
以倍数比例来认定,认为索要债务达到实际债务多少倍数的,就是绑架犯罪,而需要综合案件的多方面情节来合理判断。具体而言,要看行为人索要的债务是否真实存在,如果系 确定罪名,则需要认定绑架罪(预备)、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罪名认定极为繁琐,刑事评价呈分散状。在抢劫、勒索被抢劫者家属钱财行为先后出现的场合,抢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086.html -
了解详情
以倍数比例来认定,认为索要债务达到实际债务多少倍数的,就是绑架犯罪,而需要综合案件的多方面情节来合理判断。具体而言,要看行为人索要的债务是否真实存在,如果系 确定罪名,则需要认定绑架罪(预备)、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罪名认定极为繁琐,刑事评价呈分散状。在抢劫、勒索被抢劫者家属钱财行为先后出现的场合,抢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063.html -
了解详情
和客观主义刑法理论做出了截然对立的阐释:主观主义认为,犯罪的性格或人身危险性是刑事责任的基础及刑罚轻重的根据,至于行为并不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它只是 具备何种要素时会发生侵害结果,在行为当时具备这种要素的可能性。例如,甲拦路抢劫,但被害人身无分文。没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原因,是行人没有随身携带财物。但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097.html -
了解详情
和客观主义刑法理论做出了截然对立的阐释:主观主义认为,犯罪的性格或人身危险性是刑事责任的基础及刑罚轻重的根据,至于行为并不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它只是 具备何种要素时会发生侵害结果,在行为当时具备这种要素的可能性。例如,甲拦路抢劫,但被害人身无分文。没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原因,是行人没有随身携带财物。但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092.html -
了解详情
,均应作为抢劫罪的严重情节处刑,以体现立法对之从严惩治的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抢劫 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枪支罪。若行为人所持的枪支系非法制造、买卖、盗窃、抢夺、抢劫而来的,则不仅应追究其持枪抢劫的刑事责任,对其非法制造、买卖、盗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