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辩论阶段,针对辩护人当庭提出的辩护意见和理由,作出的回答和辩驳。也就是说,当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后,公诉人必须立即作出反应,即对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理由是赞同 把被告人的伤害行为说成是防卫过当,以减轻被告人的罪过。对于这类辩护意见,公诉人在即席答辩时,就要从论证刑法第17条正当防卫的法律概念入手,联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42.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为良民。因此,他认为刑事处分对于犯人是教育和改善,对于国家和社会是防卫现实社会和国民态度之再造[注释].?5.对未来刑法合理形态的期待。蔡枢衡是 因果关系还是偶然因果关系)、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罪过形态及其构成、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和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重点是犯罪未遂)、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1.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责任法》关于“适当责任”的规定主要是第30条和第31条,即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责任。 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适当补偿”的规定 要件,为什么要承担“适当责任”而不是全部赔偿责任?按照德国的理论,防卫过当(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完全取决于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当然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699.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类就是被害人先行实施暴力行为。行为人因被害人实施暴力行为而实施不法行为,可能是防卫行为,也可能仅是存在被害人过错的犯罪行为,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两点:第一 大体相当时,成立正当防卫,如行为人持刀反击被害人的持刀攻击行为;当行为人行为的暴力程度远大于被害人行为的暴力程度时,成立防卫过当,如行为人持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804.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类就是被害人先行实施暴力行为。行为人因被害人实施暴力行为而实施不法行为,可能是防卫行为,也可能仅是存在被害人过错的犯罪行为,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两点:第一 大体相当时,成立正当防卫,如行为人持刀反击被害人的持刀攻击行为;当行为人行为的暴力程度远大于被害人行为的暴力程度时,成立防卫过当,如行为人持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2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于正当行为不能向不正当行为让步,所以,对于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没有责任能力的人的不法侵害,完全可以进行正当防卫。易言之,上述条款中的“暴力犯罪”并不限于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的暴力犯罪,即便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03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在行为时无期待可能性,所以不负责刑事责任。[26]虽然如论者所言,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执行上级命令等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场合,行为人没有选择适法行为 理论可以作为这些规定背后的理论支撑。例如,刑法总则中关于正当防卫及防卫过当、紧急避险及避险过当、第13条但书的规定、不可抗力、刑事责任能力、胁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05.html -
了解详情
的内涵置换为违法性。其结果必然导致我国包含了实质违法性的传统犯罪概念难以为继,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正当化行为在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下被认为系主客观的统一, 于入罪功能,并非不可想象。例如,审判实践中一部分可定性为正当防卫的案件被处理为防卫过当同时宣告缓刑来平衡各方利益以规避法官自身风险。此种情势下期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2718.html -
了解详情
的内涵置换为违法性。其结果必然导致我国包含了实质违法性的传统犯罪概念难以为继,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正当化行为在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下被认为系主客观的统一, 于入罪功能,并非不可想象。例如,审判实践中一部分可定性为正当防卫的案件被处理为防卫过当同时宣告缓刑来平衡各方利益以规避法官自身风险。此种情势下期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460.html -
了解详情
该制度的适用看,实际上是第二种解释。但是,此二条的规定显然是可以探讨的: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完全符合侵权责任的全部构成要件,为什么要承担适当责任而不是全部赔偿责任?按照德国的理论,防卫过当(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完全取决于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当然也要考虑受害人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