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听取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辩解以及被害人意见,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刑讯逼供或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取证的问题。一旦有证据证明,应坚决予以 的根据采用,目的在于防止政府官员为取证而违反法律正当程序,侵犯刑事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后来,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了排除规则。大陆法系国家在对待非法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75.html -
了解详情
有利于从实体上排除偏见,正确认定案情,防止错误,也有利于制约法官个人裁决导致的社会压力和当事人对法官公正判决的疑虑和不满。 四、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应切实贯彻并不断 推定的必然延伸。 (4)降低逮捕的条件,即将主要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明确规定了逮捕是一项诉讼措施,而不是实体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694.html -
了解详情
所认定的对解决争议存有异议的事实均有证据的依据,没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不得认定;三是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办案中收集到的证据 的表述等方面有所不同罢了,放之司法实践中,任何一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其主旨都没有背离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双重价值取向。实践中,对于处于侦查前沿的执法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672.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案件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先审理公诉案件,在确定被告人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再来审理被告人的民事赔偿问题。这样,民事诉讼相对于公诉而言,就处于一种附属 实体真实发现主义理念,被告人即便作出有罪供述,法院也要对全案证据进行审查核实;而民事诉讼则实行当事人处分主义,被告一旦作出真实的自认,诉讼即可终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0.html -
了解详情
某些证明上的困难,避免诉讼陷入僵局。3、有些事实的查明必须运用推定。这主要针对当事人的主观状况的认定。4、有利于尽可能公平地分配举证责任。这时,举证责任就发生了 。这实际上也是以推定为前提的,即凡是实施了严格责任犯罪行为的人就推定其有主观的罪过,除非辩方能够用证据证明此人没有主观罪过。这是一种可以反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96.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证据的内容体现为证明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某种行为和事实,而刑事诉讼法证据所要证明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是否有犯罪行为或犯罪事实。 缺席判决的规定,来规避诉讼中不得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的规定,即当行政机关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原告作出裁决,原告起诉后,被告无法举证,而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44.html -
了解详情
惟口供的极端。英国在17世纪确立了沉默权制度,其初衷就在于减弱口供在定罪中的作用,让控诉方承担证明犯罪的举证责任,由此而引起子整个诉讼制度的重大 沉默权制度,没有充分保障程序的正义性。程序的正义可以实现实体正义,也使得实体结果具有合理性及当事人的可接受性。如诉辩交易中的被告人的认罪,即使在证据不很充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77.html -
了解详情
英美法系的不同,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是指当事人以外的人,即不包括当事人在内,当事人的陈述是另外的证据种类,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被害人的陈述属于被害人 没有联系的证据是孤证,是疑证,没有证据的证明力,正因为证据间的联系,才要求综合评价证据,也才有可能去评价证据。当庭认证是偏面提高审判效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52.html -
了解详情
,他的罪行并没有得到证实。[iv]贝卡利亚的论述表明,在法官判决之前任何人不能被视为罪犯,被指控犯罪的人应当得到社会的公共保护:法官应当根据证据证实的犯罪定罪 千分之几,但是对于被冤枉的当事人来说则是百分之百,遵循疑罪从无规则,必然会放纵了一部分真正的罪犯,但如果我们把疑罪都按照有罪处理,则会冤枉许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51.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推断;2、证据证明的是案件真实情况,不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不能作为证据,故意歪曲案件真实情况,使司法人员对客观事实 假案,放纵罪犯,侵犯公民合法权利。其中查证属实是指证据要经过当事人双方和公诉人、辩护人的质证,要将该证据提供的情况与其他证据相验证,去伪存真,从而确定证据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