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犯罪分子,而是借刑事侦察之名滥用职权,可不认定为刑事侦查行为,而视为行政职权的滥用。当事人不服该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三 的规范依据错误或者遗漏,足以构成违法,复议决定予以修改、补充、更正的,应当视为复议决定已经“改变了具体行政行为”。九、劳教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14.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民主制度的完善,国家领导对行政公开制度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公开制度在各级国家机关中逐步建立起来,如北京市工商 决定以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这是公开的范围仅限于当事人。《行政复议法》第23条第2款规定:申请人、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19.html -
了解详情
政府干涉的立法宗旨得不到有效实现。这一点,在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大局“的行政案件时表现得更为明显,法院承担的压力、面临的尴尬不得不和政府保持一致,维护政府 行政行为涉及相邻权或公平竞争权的;(2)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过程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3)要求主管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06.html -
了解详情
了肯定的回答,那么是否存在表明‘诉讼原因’的其他技术细节是无关紧要的。”[11]从各国行政程序法的规定看,通知的内容可以分为:(1)实体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复议机关不能主动介入下一级行政主体的执法活动。是否启动行政复议程序应交给行政相对人来决定,因为,只有行政相对人才最了解自己合法权益是否被侵害,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64.html -
了解详情
良好的效果。重庆市政府近来出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市政府39号令)和其六个配套文件(简称‘1+6’文件),现在正在 咨询要求而得不到答复;等等。当公民遇到这些情况后都难以通过现行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常规救济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64.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2.起草审查制度。立法法第59条规定:“行政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 1997年11月发布了《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8.复议制度。199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6条规定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1.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恢复其固有效能。 在我国,已废止的《行政复议条例》第42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程序上不足的,决定被申请人补正;而违反法定程序影响申请人合法 ,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版,第173,1239页。 [7] 陈新民著《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171页。 [8]《现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39.html -
了解详情
和行政诉讼。就是说,这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重镇”,在中国从未被排除过行政审查与司法审查。 ——关于团体与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在中国同样 [50] 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1994年10月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行政复议条例〉的决定》修订发布,后被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23.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由复议机关追加当事人。另一种是从实体上看相关人是与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其提起的行政诉讼是否符合行诉法的受案范围规定,应 以自己的名义诉至法院,要求对政府补贴行为进行司法审查。 2、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决定了原告主体资格必须扩大 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在于赋予弱势群体在司法上的诉权,在于加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67.html -
了解详情
救济。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3月10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略微扩大 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将关于这项权利的行政复议决定作为终局裁决难免会对行政相对人产生不利影响。做出的复议决定一旦发生错误却不能进入司法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1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