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其他人参与作案,其他人不管构成犯罪还是不构成犯罪,根据民法通则规定,都要承担民事责任,都应赔偿。 (3)被告人犯罪行为的违法所得,如果有一部分用于家庭生活 的辩护人和近亲属,但他们提出上诉必须经被告人同意; (3)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民事部分,被告人、原告人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都可上诉。上诉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4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法中大都有所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对民事赔偿部分的事实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分担证明责任,附带民事原告人和被告人都有可能成为证明主体 证明主体问题上的某些模糊认识。 (一)实质性的当事人 1.公诉人。虽然我国刑事诉讼理论出于种种考虑,认为公诉人不属于当事人。[15]然而在公诉案件中,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61.html -
了解详情
年案件数66件,总标的额832.9万元,实际执行数额24.7万元。这意味着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逐年增加,而判决的执行却始终在低位徘徊。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 的法律。但对于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在学术界却有争议,主要存在着(1)国家责任说;(2)命运说;(3)社会保险说;(4)社会福利说四种说法。 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07.html -
了解详情
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刑法典第36条第2款)与此相对应,刑事诉讼法第七章作出了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则性规定。即被害人 建安。犯罪被害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弘文堂,2001。 [3][日]小六法[S].有斐阁,平成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05.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件司法解释是2000年12月19日法释[2000]4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于被告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害 与私法价值既不可等量齐观,又不能相互代替。不能因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就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也不能因犯罪分子多赔一些钱就可以免除或减轻其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62.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到的人身、财产损失,要想得到补偿,途径一般只能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犯罪人来进行赔偿。而这样一种赔偿途径的缺陷无疑十分明显:其一 很大程度上也应视为国家的过失,即国家未能充分履行自己有效保护公民的法治责任。这种背景下,一旦找不到犯罪人或者犯罪人无法进行赔偿,国家出面予以补偿,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2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评价,作者认为,应当分别从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的不同标准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体现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不同性质,也才能充分体现 的犯罪作出适当的反应,属于处置,而不是审理。 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仅解决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对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79.html -
了解详情
了诸多的不便利、不经济,甚至使有的判决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当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一程序设置本身的正确性是无可置疑的,造成上述弊端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符合 忽视了案件的多样性。所以,首先应树立民事诉讼并不必然为刑事诉讼所附带的观念,是否以附带方式一并解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由当事人自主选择。可做如下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4.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挽回损失。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月颁布生效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一款: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 刑事案件所查明的事实确定将不会影响民事诉讼中保险公司的民事责任承担时,则无须中止审理。 小结 在打击保险营销犯罪的过程中,保险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3.html -
了解详情
民赔偿权益为由决定追究该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该做法混淆了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从关系,否定了附带民事诉讼对刑事诉讼的依附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刑事 反映,要求检察机关行使立案监督职责。检察机关对于此类信访事项,首先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12]检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