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出现在两处地方:一是在违法性要件中。早期的通说将取缔法规的违反定位在对刑法的违反与对公序良俗的违反之间,〔39〕认为如果违反了取缔法规,原则 2005年版。 〔57〕在此使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这一表述,旨在避免因果关系与违法性的纠缠,使问题简单化。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问题上,德国法围绕民法第823条第2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69.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诈欺。[13]史尚宽先生进一步认为,未违反告知义务之不作为,难认定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例如甲对于乙报告虚伪之事实时,知其为虚伪之旁观者丙,虽为沉默, 应有因果关系,盖无疑议。诈欺必须建立在对方的错误的基础上,无所谓未遂。这是其与刑法上的诈欺罪关键的不同之处。[19][20][21]诈欺与错误的相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586.html -
了解详情
的大小。滥用职权行为与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滥用职权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原因,也有 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3378.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法律关系变得颇为困难。让我们以刑法上的被害人特殊体质问题为例。尽管刑法学教科书已经形成了明确的通说,然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有关殴打特异体质者致死的 刑法解读》,《犯罪研究》,2010年第3期。 [16] 周光权:《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论》,《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17] 参见耶塞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509.html -
了解详情
当众出丑,致使顾客受惊吓,等等。[25]这些惊吓如若请求损害赔偿,须达到明显的心理损害程度,且加害人之行为自由超出法律保护范围。除此之外,在人类共同 法规保护目的 根据等值性理论所界定的条件与后果之间的联系,近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过于宽泛,侵权责任可能由于因果链的无穷无尽而漫无边际。因此,用等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39.html -
了解详情
李XX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一案 (一审)辩护词 重庆泰源律师事务所吴远国 尊敬的审判长、人民陪审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5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吴ZZ服用后才导致中毒死亡。也就是吴ZZ的中毒死亡与李XX出售给兰ZZ的“毒狗丸”并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张李XX所出售给兰ZZ的“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123.html -
了解详情
16日,阜宁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被告人崔某作为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环境监管职责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 渎职行为,应认定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二是渎职犯罪同时受贿的处罚原则。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犯罪并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633.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的违法行为与无过错一方的损害事实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离婚赔偿必须是在配偶一方和第三者的破坏婚姻家庭关系行为直接导致离婚这一最终后果,才能实施。没有 加害人,构成共同侵权行为,有责任赔偿受害人的损失。②从婚姻法和刑法的关系看,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重婚是一种犯罪行为,犯罪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396.html -
了解详情
领域扩张到行政处罚、行政登记、环境污染治理等其它领域。而且,如果我们假设所有行政法上的连带责任都属于不按份连带责任,那么,为确保这类连带责任的实现 责任的基础。而共同侵权基于此,分别以具有共同过错和存在可能的因果关系为类型要素,可分别称之为主观共同侵权和客观共同侵权。主观共同侵权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881.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为逃逸致人死亡 2.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就是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3.被害人受伤当场未死亡。假如被害人受伤后当 》第43页。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具体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具体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