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下,个人享有高度的表达自由便成为美国宪法的应有之义。而德国宪法上人性尊严原理以人格的自由、健康发展为终极目的、并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关系。前者决定了 当今社会,人权保障业已成为普适性的价值。中国宪法亦于2004年修正案中确立了尊重与保障人权之原则。然而,由于宪政事实缺失等诸多原因,我国宪法人权保障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009.html -
了解详情
历史上,早在罗马法中,不法之诉(actio ini-uriarum)就已经保护人格尊严和名誉(Dignitas/fama)。19世纪欧洲大陆的民法典追随法国民法典的立法模式 法益的高度尊重和保护上的周到。而且,如果按照权利责任分立呼应的法典模式的话,在侵权责任法中也必须有一个对法益进行保护的规定与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63.html -
了解详情
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颁布《解释》这一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人身和人格价值的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其意义和作用在于: 一是有利于切实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适当扩大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从精神性人格权向物质性人格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256.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的刑事诉讼结构,当然也就不可能保护好被告人的合法的权利以及对被告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第四,要高度重视刑事司法程序,坚决摒弃重实体,轻程序的旧 刑事看押、提审工作趋于正规化、规范化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护被告人的隐私权,充分尊重和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还有的法院根据死刑犯的申请,允许其会见近亲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36.html -
了解详情
公法救济制度而言没有显著的独特性。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该款明确了人权保障原则,它构成了整个救济制度规范体系(不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94-109页。) [20]目前我们把人格尊严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可以居中裁决保护公民的该项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41.html -
了解详情
,该条第1款规定:人类尊严不得侵犯。尊重并保护人类尊严,系所有国家权力(机关)的义务。第2条标题为人格的自由权,该条第1款 年版,第373页。 [12] Cf. Edward J. Eberle,Id.,p.979. [13]此等人格自由发展权也就是公民的自由发展能力(或自由意志)不应受到国家公权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94.html -
了解详情
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以上民法通则的规定和最高法院的私法解释是名誉权保护的 网络虚拟身份与真实身份的对应机制,培养了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自尊、自律、相互尊重等重要价值观念,可见,韩国导入网络实名制的最大意义,在于树立起了网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82.html -
了解详情
自证其罪,违背人是主体性原则、否定人的自由意志和权利,是对人的基本人格尊严的否定,是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再如前文所提到笔者在劳教戒毒所的经历, 的身影。在矫治犯罪人阶段,力图唤起犯罪人对被害人的同情心、怜悯心,促使犯罪人对被害人人格的尊重,使他们认识到被害人不是发泄性欲的工具,而也是母亲、妻子、女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14.html -
了解详情
和个别人格利益。前者主要指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后者包括生命、健康、姓名、名誉、隐私、肖像等个别人格利益。人格利益并不限于人的身体和生命的利益,还 公民时刻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并能够充分地尊重他人的独立地位和价值。人的尊严、价值和人身自由等受到应有的尊重,则会形成和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11.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颁布《解释》这一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人身和人格价值的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其意义和作用在于:一是有利于切实 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适当扩大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从“精神性人格权”向“物质性人格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