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证据规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证据制度的有关规定 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涉及程序性事项的,人民法院可以职权主动传唤证人,有关费用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对于证人年迈或者行动不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46.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 证明对象应该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介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可以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着手,确定环境侵权多元证明标准。 根据侵权行为法理论,一般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38.html -
了解详情
十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 私自录音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在后来颁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对于证据形式的规定认可了视听资料即包括了录音资料,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597.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与立法模式 (一)证明责任分配规则设计 基于上文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鉴于该条 了加害行为、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存在因果关系等要件事实证明);法条规定中关于普遍存在于一切权利或法律关系发生之中的事实作为权利或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6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即谁主张谁举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此基础上借鉴了法律要件分类说的 ,法官在内心形成确信,即可判案。如此一来可以达到一些效果,一是增强当事人提供证据对其主张加以证明的主动性;二是提高当事人只有通过合法程序才能实现保障其合法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41.html -
了解详情
这就是主观上的证明责任的实质内涵。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第一条即规定: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 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承担证明责任,其目的是通过当事人的证明能力,帮助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是非责任,正确处理案件。如果案件中的某些事实已经清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03.html -
了解详情
》及《合同法》基本原则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它还体现在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及人民法院的办案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 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61.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为标志;第二阶段以2001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为标志。 在第一阶段,民事 采用的是职权进行主义。笔者认为,我国应当选择类似大陆法系国家的职权进行主义证据收集模式,建立书证提出命令制度。具体内容是:一方当事人要强制获取对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0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应承担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 效益。随着社会法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人们不懈的探索和追求,行政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及其相关制度必将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其在行政诉讼中的作用也必将越来越突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4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或证据法中。我国也在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正式确立了该项制度。我国学者一般将证据交换制度定义为:公开开庭前,案件 司法成本,不利于司法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认为,由书记员主持更为合理,证据交换归根到底是一项程序性的事务,也是庭前准备程序的一部分,根据我国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