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对各项民法制度和民法规范起统帅和指导作用的立法方针。[2]我国法学界对税法基本原则的研究也较为重视,一般都将其作为税法 ;提纲挈领,有利于行政程序法的理解和执行;在具体制度缺乏规定时,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特别是行政机关提供行为规则。实际上,直接规定基本原则的国家和地区制定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14.html -
了解详情
所左右或无所适从。2、检察机关举证规则。按照“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要求,检察机关在民事抗诉诉讼活动中,以调查取证方式来落实举证责任。根据抗诉案件的特点 异议,再审中人民法院亦可不予质证。3、检察机关的举证时限。检察机关提起民事抗诉程序,其调查收集证据的期限,笔者理解,有三个时间阶段。第一个时间段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6.html -
了解详情
一点。这样做至少有以下意义:首先,有利于确立不同诉讼的证明规则。虽然民事诉讼的认定事实与刑事诉讼的认定事实基本一致,但是二者在证明对象、举证责任、认证规则 理念则是贴近社会,亲近民众,使程序和审判行为能为大众所理解,强调民事纠纷的和平解决。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加入公诉一方控诉犯罪人,不但增加了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8.html -
了解详情
如下:首先,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再审违背了民事诉讼“不告不理”的原则,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侵犯。众所周知,法院行使权力的被动性,即法院只能以消极主义的 明证。五、建立再审之诉?主张再审程序的提起主要是由当事人进行,归根结底在于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和现代民事诉讼基本法理的要求。市场经济要以尊重个人价值,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0.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来说已不是难事。同时随着民事诉讼从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为基本目的发展到以维护当事人权益为基本目的,当代之民事诉讼应更注重权利的保护,应赋予当事人最大 案件事实更具主观性,它依赖于适用者对它的理解与阐释,而不同的主体往往对同一法条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为了使法律的适用统一化,并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5.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的审判过程正好为自己提供了良好的表演舞台,展示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阐释的能力。基于法官对法律的解释功能,笔者需阐述以下几个法官社会学意义上个人定位 一定效能。法官服务于当事人和特定社群的原则符合权利本位的法治思想和以人为本的诉讼理念,正如中国台湾学者邱联恭在分析民事诉讼诸问题时,处处以“人为法的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2.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的原则性规定,是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尽管各有关民事诉讼法的教科书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对辩论原则含义的理解却大同小异。辩论原则的概念被定义为∶“在人民法院的 )从形式上看,在原苏联民事诉讼法理的阐释中也存在所谓辩论原则,但该辩论原则的基本含义却与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辩论主义在本质上大相径庭。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0.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对方当事人认可或不予反驳的,可以确认其证明力”。由此,应当理解为我国是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自认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 自认。身份关系案件不但涉及当事人双方的私人利益,更涉及多数关系人的利益,法院不受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的限制,排除自认规则的适用。(2)、法院依职权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41.html -
了解详情
,在现代各国,诚实信义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存在价值已经得到承认,无疑我国亦不能排拒。同时,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确立也是基于我国现实状况 这里的真实,并非指向客观真实,而是为当事人所认可的主观真实。所谓“真实义务”亦应理解为“正直义务”〔3〕。为此,真实义务要求当事人不得主张自己明知不真实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66.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存在促使最高法院对《批复》重新审视,并于2001年12月21日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规定》)中对此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新 它是指违反法律对某一具体行为所作的禁止性规定呢?还是也包括对基本原则的违反?是凡是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收集的证据一律无效呢,还是允许有例外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