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对同一请求及其理由进行审理,如其判决结果与执行裁定不同,需要进一步对执行机构的裁定进行审查、处理时,必然出现两机构职能交叉、与审执分离制度不协调的 的深层原因之一。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条关于当事人权利处分原则的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决定其诉讼请求的范围,当事人对有关法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001.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对“基于实体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民事实体权利的处分”和对“基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所产生的诉讼权利的处分”,诉讼权利虽然属于程序意义上的权利,但往往与实体权利 ,不仅是行为规范,而且在其法律规范背后蕴含着内在的价值目标。协议管辖制度是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在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延伸,也是尊重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地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602.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问题,显然属于辩论主义而非程序处分原则的范畴。因此,当事人的诉讼资料控制权与其说是程序处分权的问题,不如说是辩论主义的问题。 在一个客观上具有涉外事实 [29]参见前引[14],徐鹏文。 [30]参见[英]J.A.乔罗威茨:《民事诉讼程序研究》,吴泽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180.html -
了解详情
的。但是,基于民事诉讼及执行程序所救济的权利本质上属于私权,得为权利人所自由处分,因此在民事诉讼及执行程序中亦应有意思自治原则适用之余地和 条之规定、瑞士联邦债务执行与破产法第123条。 [34]参见[法]Tony MOUSSA:《法国的强制执行法律制度》,司法执达员中法研讨会,北京,2007年10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9.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要件)双重要件。与此同时,为了寻求具体情形下诉讼实施权适用方法,本文对诉讼实施权的类型化及处分权能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作者 的双重适格说则仍然存在用实体概念去统一程序概念的意图。参见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54-162页。 {12}肖建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21.html -
了解详情
体制,并没有真正承认所谓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我国传统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虽然也认为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但与大陆法系国家 注释】 基金项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资助项目(03SFB1012) [9]参见《日本人事诉讼程序法》第5条、第6条、第10条、第19条。 [10]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83.html -
了解详情
比基本原则更为具体和确定,但与明确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制度相比又有较高的抽象度,而且这些原则主要在民事诉讼的某个方面或某个主要阶段上起着根本性和指导性作用 物为保全目的以及命令债务人为一定行为以达到保全目的的假处分(参见[日]竹下守夫、铃木正裕编:《民事保全法的基本构造》,西神田编辑室1995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82.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以和解代替调解,但无论是调解还是和解,其制度构建中都无法回避真实原则,即:法院是否应先查明案件事实,然后促进(在调解中)或是认可(在和解中)当事人 的核心地位突出体现为其广泛的权力。在我国,民事诉讼并不遵循西方国家通行的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法院审判的范围不受当事人诉讼请求的限制,当事人对实体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45.html -
了解详情
的处分权则受到一定限制,比如在外国民事诉讼中,对于公益性较强的人事诉讼以及非讼事件等,则限制或排除处分原则的适用,采行职权进行主义和干预主义, 采取书面审理)。 (5)法庭审理形式选择权,即公开审理或不公开审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中规定,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案件,当事人可以选择是否公开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38.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殊性,其暂时性权利保障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别于民事诉讼中的暂时性权利保障。[2]行政诉讼中的暂时性法律保护制度,简单地讲就是在行政诉讼程序终结之前,或是 ,公共利益将无法得以维护。第三,先进经验也是我们规定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的重要理由。现今各主要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都在其行政诉讼制度中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