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答辩和解释,这样有利于迅速查明情况作出正确决定,同时这也是平等公正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需要。 (5)决定回避的体制有待完善。无论是申请回避还是自行回避, 此条规定也应由审判长决定,可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中只有独任审判员而没有审判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不严谨和不成熟。其次这种决定体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21.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两审终审制是较为适宜的。 2、可以使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摆脱审理上诉案件的工作负担,集中精力搞好审判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 3、我国的再审程序 不服的标的价额不超过1500马克者,不得上诉于第二审。法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不超过25000法郎的动产债权诉讼案件,初审法院有一审终审管辖权。日本的小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68.html -
了解详情
为14480件(其中直接改判的为11414件,调解结案的为3066件)占再审案件总数的22.11%.以上情形一方面说明我国现行的两审终审的监督制约机制已远远滞后 违背法律为理由,不得上诉或控告。目前,就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而言,对于是否应从争议金额或案件类型方面对当事人的上诉权加以适当限定,意见并不一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7.html -
了解详情
上和精神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受害人依据法律的规定应当得到赔偿。但是民事程序方面的法律同时又规定了受害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举证不 产物。 ② 证明责任的倒置体现了法的公平性、合理性 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案件按照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结果,但是有时难免也会出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关于审前准备工作的规定不难看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工作的主体是法官,目的主要是寻找案件争点便于法官行使审判职能,内容既包括程序性准备 审前准备程序的重构[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5) [6] 李洪福。 浅析民事审前程序[J]. 武汉大学学报,2001(3) [7] 刘晴辉,陈红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6.html -
了解详情
操作程序,使举证期限贯穿于庭审的过程中,不利于案件的审理。其次,这种循环举证最终会导致民事诉讼的审理结构成为一种可逆性的审理结构,以致法院 。最高法院之所以明确规定举证期限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是为了尊重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契约。而且,如果当事人能够通过协商解决举证期限,可以减少由于法院指定举证期限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67.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一方当事人向外国法院起诉,而另一方当事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 定性比较模糊,不利于纠纷的解决 除了《纪要》和《解答》对涉港澳案件的民事诉讼管辖权做了一些具体规定以外,并没有其他的相关规定。所以,在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64.html -
了解详情
再重现了,这时法官只能凭借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依据诚实信用这个规则来推断案件事实,也就是说作为法官必须依照公正无私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法律方法,逻辑规律来决定 权利得不到行使处于劣势,不能得到当事人的信服。使得案件的审理不能体现民事诉讼的公正价值。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诉讼法基本指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3.html -
了解详情
的,比如赋予当事人充分的主张和举证机会,法官应该直接听取当事人和证人的陈述,法官对案件的裁判是建立在证据之上而不是主观倾向之上的,等等。正如我们知道的, 过程中的判断公开,有德国的做法可以借鉴。在德国民事诉讼中,庭审以法官关于案件事实和争议的简要介绍而开始;此外,如果法官打算使用当事人明显没有考虑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16.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而规定了当事人收集证据的各种手段和程序,也是发现案件客观真实的重要措施。例如,美国民事诉讼由原来审前只确定争点发展到当事人庭外有权收集 依职权审查。但是,当事人以有仲裁协议为由主张对方当事人无管辖权的抗辩,根据德国民事诉讼法第1027条规定,必须由当事人本人提出,法院不能依职权审查这种管辖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