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完成。回顾总结这一段历程[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历史起源,也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律传统的理解,从而更加 且以举出证据为必要之事实而为证明之责任,就是举证责任。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则上主张利己事实的当事人一方,负有举证责任。与石志泉著《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91.html -
了解详情
第3条完全抵消了第2条第1款的意义,因为后者作为基本原则已褪掉了债法色彩而成为适用于全部民事关系-包括物权关系-的诚信。瑞士民法典对客观诚信和主观诚信 原则作了最深透之理解的法典,因为它把不论是客观诚信还是主观诚信,最终都归结于裁判诚信,大哉斯断!“起源说明一切”,诚信原则的诉讼法起源赋予它的属性尽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8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行政机关,一方面,这是“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这一法治基本原则的体现,司法是公正的化身,任何偏私和成见都将使公正付之阙如。正是司法 自由裁量行为提出高标准要求。从以上的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法“合法性审查”标准基本上满足WTO提出的要求,但需要对合法的“法”作扩大的理解,以及对滥用职权作“非立法原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96.html -
了解详情
时期,行政法学界结合早期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讨论,深入分析了“依法行政”的内涵、目标、价值等,将其上升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全面详尽地论证民主 ,“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诉讼法》第九章专门规定了“侵权赔偿责任”,其中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6.html -
了解详情
时期,行政法学界结合早期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讨论,深入分析了“依法行政”的内涵、目标、价值等,将其上升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全面详尽地论证民主 ,“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诉讼法》第九章专门规定了“侵权赔偿责任”,其中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的行政判决是应该和能够通过诉讼执行强制实现其内容的。但对行政诉讼维持判决,却不便作这样的理解。根据新《司法解释》第94条关于“在诉讼过程中,被告 行政法和行政程序尚不为一般人所知或知之不多。加之1982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已规定审理行政案件适用该法,[18]行政执行案件属于行政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92.html -
了解详情
以书面形式告知行政相对人,必要时应当在强制地公告,以取得社会和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强制决定告知行政相对人之后,如行政相对人开始履行义务,或者 ,可参阅徐国栋的《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4]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5.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认为:“凡规定实现实体法有关诉讼手续的法律为程序法,又称诉讼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迈克尔?贝勒斯的观点对于程序立法原则的研究以及对民主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理解具有启发意义。贝勒斯将程序法的原则归结为:(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25.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0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6的规定,人民法院对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扣押他人 适合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是模式、原则和规律,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以及整体性、最优化等基本原则,进而形成了以系统论为指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般规定。 一是关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法院管辖。依据民事诉讼法关于地域管辖的基本原则,即原告就被告,劳动争议案件应由一方当事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用人单位住所 争议司法解释一第43条对此作了进一步明确。 (一)关于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理解。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此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17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