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排除适用:第一,双方当事人约定;第二,法院命令;第三,地方法规另有规定。综上来看,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体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属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范畴。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一般都安排在审前准备程序;(2)证据交换主要由当事人进行并主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1.html -
了解详情
的,如果该主张在前审中即能提出者,则上诉人应当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诉讼费用。此外,我们认为还有必要引进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中的“向法院付款的程序”,一方面有利于鼓励当事人 上的错误为理由而被废弃,在这种情形下,不能指责任何一方引起上诉费用;第二,第三审上诉的主要目的为解决各法院判决之间的不统一,在这种情形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7.html -
了解详情
之后。这一排列似乎表明审判监督程序是专门用来纠正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结束后已生效的错误裁判。因此,检察机关对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所做的裁定如 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也就是说,民事案件业经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发生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0.html -
了解详情
的纠纷。总之,不公开审理通常有助于为当事人解决纠纷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选择审理方式的第二个问题是当事人可以选择书面审理或口头审理,对这一问题将在后文论及。( 才安排口头审。[5]美国亦有类似规定,该国民事诉讼审前阶段的审前动议程序就专门规定了一项当事人可就有关案件实质问题请求法院不经审理而直接为请求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42.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制度有关问题的构思限期举证是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趋势,西方国家的民诉法均规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如美国规定了“审前发现程序”,即在开庭之前,双方当事人就应 在第二审终审判决以前;第六种观点认为,应确定在第二审审限届满之前。不论哪一种观点,在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实践中均被采用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26.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并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的程序或第二审程序规定进行审理。?我国《民事诉讼法》设立的审判监督程序,是为了纠正人民法院的判决、 ,维持这种科学与可靠的司法裁判权就显得很有必要。第三,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的累诉和国家不必要的支出。市场经济讲究效益,作为市场经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法的起草、研讨工作。在此大环境下,本文试结合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实际,对设立民事诉讼审前证据准备程序作一简单构想。一、设立审前证据准备程序的必要性 准备工作,不能涉及到案件实体审理,不会因为法院认为需要某些证据而主动取证。第二,提出的申请中必须详细说明不能收集的理由,该理由应当充分,必须是当事人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87.html -
了解详情
正当程序条款,而是来自于联邦制定法或法院规则。联邦上诉审程序规则中规定,上诉人必须提交书面的法律理由书(Briefs),其内容应当包括目录表、上诉争点 程序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则在于它的公正性。也就是说任何一项民事诉讼程序必须遵循最低限度的程序公正标准,这是程序设计的最低要求。我们不能为了单纯地追求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4.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知道,启动再审的公权力主体不是适格当事人,若用公权力启动再审,违背了民事诉讼不告不理原则,侵犯了当事人的处分权,更违背了既判力理论,破坏了社会关系 再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如果所有的再审案件都需重复一审或二审开庭程序,这无易会导致有些在原一审或二审中已查明的事实重复核实,不利于诉讼效率和效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46.html -
了解详情
审程序的重构结合起来;第二审程序的进程应该加快;上诉救济的许可不应当与案件的标的价额相挂钩。二、现状:德国民事诉讼的结构性缺陷与改革法案的起草 ,为了增加法庭与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改革法案规定法官必须命令当事人亲自出庭参加诉讼。与德国传统的司法实践相比,该规定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反差,因为长期以来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