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深切体会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制度及其理论最大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初审(即一审)和上诉审(即二审或叫终审)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导向模糊 落伍则是其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1998年1月至9月全国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民事上诉案件新收157090件,其中维持原判62155件,占48.52%,改判27029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62.html -
了解详情
个好处,一是不直接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实体审判,避免破坏两审终审的民事诉讼制度和抵毁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权威性。二是“撤销原审 、责任明确起来;把人民法院的审判过错(包括审判人员的主客观过错)与当事人的自身诉讼过错区分开来。把人民法院的审判过错(包括审判人员的主客观过错)作为进行再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4.html -
了解详情
无公正,效率即失去意义。一般而言,司法的理念是“公正优先,兼顾效率”,但对于民事诉讼,则采取优势证明标准,突出的是效率。尤其是针对简易案件,更没有必要 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庭审程序简化,裁判文书简化,以及宣告视为送达,一审终审等等制度的设立,使得法官具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如何使其更主动、大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00.html -
了解详情
都无相关规定,从而造成了简易程序不简易的尴尬局面。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存在着严重缺陷,实践中暴露的问题违背了立法者的初衷。 不能成为该程序的原告,但可以成为被告。 7、对不服判决的司法救济尽量简化。应采取一审终审,对终局判决不服允许提出异议,但禁止上诉,只有在小额诉讼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77.html -
了解详情
中颇具中国特色的请示报告之风盛行,再审程序启动的随意性大,“终审不终”现象普遍存在,民事上诉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均存在着比其他国家更加 的影响,该报告所提出的许多建议后来都载入1999年4月生效的英国《民事诉讼规则》(CivilProcedureRules,以下简称为新规则),并成为新规则第52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05.html -
了解详情
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法国在12世纪末有了“国王代理人”,主要代理国王在各地提起民事诉讼。到16世纪,法国才明文规定检察官制度,并规定了上下级的权属关系。英国的 ,也增加了检察机关的负担。最后,应规定对最高法院的终审判决不得提出抗诉,对最高法院的终审判决提出抗诉,既不利于维护最高审判机关的司法权威,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37.html -
了解详情
或监督权)对法院的审判权进行干预,目的是通过这种干预影响法院的裁判。三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原被告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法院与原被告之间,形成一个等腰 ,再审案件均应中止原判决的执行(第183条),这实际上已使我国的“两审终审制”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终审裁判权形同虚设。因此,曾有一位外商在中国参加诉讼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65.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启动权问题,理论界与实务界均有争议。持否定意见的人认为,既然在民事诉讼中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充分重视当事人的处分权,那么人民检察院依职权 新的证据即可要求再审,甚至可以在一审或二审中故意隐瞒证据,将之留待两审终审后利用该证据启动再审程序。“证据可以随时提出”将导致无限再审,既不利于裁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1.html -
了解详情
个好处,一是不直接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实体审判,避免破坏两审终审的民事诉讼制度和抵毁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权威性。二是“撤销原审 、责任明确起来;把人民法院的审判过错(包括审判人员的主客观过错)与当事人的自身诉讼过错区分开来。把人民法院的审判过错(包括审判人员的主客观过错)作为进行再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3.html -
了解详情
这样的安排并没有造成什么混乱,而且已为司法实务工作者所适应。其它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法典,其篇章体系结构基本类似:首先是含有指导性规定的总则,其次是审判 问题。我国审级制度的构造迄今为止引起了许多争论①,但我们认为还不必急于建立三审终审制度。司法不公,不是靠增加一个审级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我国上诉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