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当查明是否预见,如果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发生,那就可能构成故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而不可能是意外事件。在确认没有预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是否 上区分二者 我国刑法教科书初期不仅没有将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区分,而且将其纳入犯罪过失中加以研究。〔13〕在此后的刑法教科书中开始将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分而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2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主观罪过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故意犯罪又可以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其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从理论上讲,法人犯罪的主观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4] 世界各国的立法一般都承认法人过失犯罪。如英国1968年《贸易说明法》第20条规定:由法人团体实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79.html -
了解详情
出现了自相矛盾的现象。如《刑法学原理》一书在讨论犯罪过失的认定时指出: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都是结果犯,即以实际发生危害结果作为 结果犯既遂理论创造出有别于结果犯的独立概念来解决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类属问题。 参考文献: [ 1 ]高铭暄,马克昌. 刑法学[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76.html -
了解详情
心理态度为标准可分为: (1)直接故意造成公款不能退还状态的使用行为; (2)间接故意造成公款不能退还状态的使用行为; (3)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公款不能退还的使用行为; (4)疏忽大意的过失造成公款不能退还状态的使用行为; (5)意外事件造成公款不能退还状态的使用行为。我们认为,通过对上述五种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2.html -
了解详情
心理态度为标准可分为: (1)直接故意造成公款不能退还状态的使用行为; (2)间接故意造成公款不能退还状态的使用行为; (3)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公款不能退还的使用行为; (4)疏忽大意的过失造成公款不能退还状态的使用行为; (5)意外事件造成公款不能退还状态的使用行为。我们认为,通过对上述五种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1.html -
了解详情
是虽然明知有人在旁,却自恃箭法高明,万无一失,结果将人射伤,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还可能是由于打猎心切,不顾旁人的死活,放任了结果的发生,属于 是启蒙思想洗礼的结果。作为资产阶级刑法典范的1810年《法国刑法典》虽然没有犯罪故意和过失的一般规定,但是,在该法典的总则中却有精神病人和不可抗力的一般规定,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41.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8]。安保责任具体适用于下列四种情形:安保责任人的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时,安保责任人承担直接责任;当能确定第三方加害人时 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过时;另一类称过于自信型过失,即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19.html -
了解详情
高压线击伤致残。这类案件受害人主观上往往是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以致酿成大错,而对于未成年人受害人,其监护人疏于对受害人的管理教育未尽到监护责任是主要原因。受害人一方的重大过失也成为电业部门和电力设施所有人主张免责的理由。 6、责任主体确定困难 责任主体的确定关系到受害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37.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查明是否预见,如果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发生,那就可能构成故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而不可能是意外事件。在确认没有预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是否 上区分二者 我国刑法教科书初期不仅没有将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区分,而且将其纳入犯罪过失中加以研究。 [13]在此后的刑法教科书中开始将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分而论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34.html -
了解详情
其“指使”、“强令”的“他人”之违章驾驶行为直接引起,那么,这些人员构成本罪,主观过失如何认定呢?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否以行为人无法具体预见事故发生为由而提出无罪或罪 ,实践中尤其要注意,这里的致人死亡仅限于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前一类型过失表现如:行为人肇事后见被害人尚能动弹或说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