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对后行为的定性而不影响对先行为的定性呢?既然没有因果性可以或说也应当对先行为产生影响,则意味着先行为或只成立抢劫罪犯罪未遂,或只在造成被害人死伤时成立 只要还在继续燃烧,认识到这一点而不灭火的,构成不作为放火罪的帮助犯。(39)在笔者看来,前述关于承继共犯问题的学说既可归属于部分肯定说,也可归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04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直接认定崔某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当,予以纠正;原判认定崔某犯罪事实清楚,定性 。2010年12月15日,静安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七名被告人行为均构成抢劫罪,其中许某系累犯。依法判决:(一)对未成年被告人量刑如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709.html -
了解详情
的着手,而是杀人行为与强奸行为的着手一样。[78] 笔者认为,事后抢劫的实行行为只有暴力、胁迫行为。事后抢劫犯罪构成要件的特殊性在于,准强盗罪(即事 他,这样表述便于将事后抢劫直接适用于抢劫罪的相关规定(如加重处罚的规定)。 [7] 德国、日本刑法中事后抢劫的前提罪名限于盗窃罪,我国台湾地区限于盗窃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7.html -
了解详情
并罚。 抢劫存折、机动车辆的数额计算,参照执行《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13、抢劫特定财物的行为应该怎么定罪?? 以毒品、 其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为抢劫对象,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罚。? 为个人使用,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取得家庭成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444.html -
了解详情
(T2)原本并不符合刑法第263条(相关规定)的构成要件(T1),但第269条对该行为(T2)赋予与抢劫罪(T1)相同的法律效果;如果没有第269条的规定 而且具有心理的联系性。倘若将实施前行为作为身份,那么,由两个以上行为构成的犯罪(如普通抢劫、强奸等),都会被理解为身份犯。例如,根据上述观点,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693.html -
了解详情
的批判性和启发性思索,来寻找最终正确定性的根据。 1.对《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的质疑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4月29日发布的 的直接故意,客观上挪用公款后确实退还,完全符合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应认定为挪用公款罪;(2)行为人挪用公款从事高风险活动,后来没能退还公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8.html -
了解详情
,这类人员无偿转让、出借弹药、爆炸物的,除可能构成相关犯罪的共犯外,只能是宣告无罪。 (二)运输的理解 关于运输的理解,国内学者要么简单地认为,运输 。笔者认为,在将造成严重后果之类作为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时候,这种要件必须在行为人的认识范围之内。按照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这种认识不要求一定是确定的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4.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同时只造成他人轻微伤,便是抢劫罪的未遂。显然,这样的认识恐怕尚欠论证,犯罪的未遂是以犯罪的成立为前提的,也就是以犯罪构成要件齐备为标准,即便是按照 所有刑法法益中最重要的) ,就不必动用死刑。对此,国外的相关立法可资借鉴。例如,《日本刑法》第36章盗窃和强盗罪第236条强盗规定:以暴行或胁迫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4.html -
了解详情
在介绍日本、德国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承继共犯的典型问题进行类型化研究,以期澄清理论上的认识误区。 二、否定说是因果共犯论的必然归结 关于承继共同正犯的 进来与先行为人进行意思沟通,并以共同抢劫的意思参与劫财行为的实施或者帮助,二人就构成继承的共同犯罪,后行为人是抢劫罪的继承性共犯,先行为人是抢劫罪的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1.html -
了解详情
在介绍日本、德国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承继共犯的典型问题进行类型化研究,以期澄清理论上的认识误区。 二、否定说是因果共犯论的必然归结 关于承继共同正犯的 进来与先行为人进行意思沟通,并以共同抢劫的意思参与劫财行为的实施或者帮助,二人就构成继承的共同犯罪,后行为人是抢劫罪的继承性共犯,先行为人是抢劫罪的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