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则是将全部条文之规定做有机性的适用,换句话说,一起刑事案件的处理只需动用刑法的若干条文,而刑事诉讼法则非动用大部分条文不可。[21]因此,刑事诉讼法 知道,我国公安机关自身便拥有37天的羁押、6个月监视居住以及12个月取保候审的权限!另外,根据该条规定,检察院的监督仅限于立案这个程序环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34.html -
了解详情
确立沉默权制度,而且法律明确规定嫌疑人有如实回答的义务;最后,我国刑事诉讼法不仅规定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还规定有拘传这样一种未附加任何 。其中前两点统称为犯罪本体(或犯罪主要事实)。口供的补强证据必须能够独立证明犯罪本体,而对于被告人与犯罪人的同一性无须证明。[7](P280-281)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51.html -
了解详情
将监视居住定位于减少羁押的替代措施,并规定了与取保候审不同的适用条件。但是,从监视居住的期限能够折抵刑期等有关规定来看,修改后的监视居住更 辩护人的被告人指定律师 草案第207条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基层人民法院的大量刑事案件都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如何保证被告人自愿认罪成为关键,没有法律专业人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65.html -
了解详情
强制措施和对物的强制措施,前者如拘传、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以及逮捕,后者如搜查、扣押、冻结等(我国刑事诉讼中通常只将对人身的强制称为强制措施,而 机关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以客观公正与符合法律为前提,求得对案件的共识,有效率的处理刑事案件。当然如果不具备这个前提,则应当利用制约机制去争取合法与合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42.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07 注释12 参考文献13 摘要 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正确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事实根据。同时,通过运用证据,增强公众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 ,由案件的受理机关来决定。在提请批准逮捕时,公安机关必须提出证据证明被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88.html -
了解详情
干扰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办案。1995年4月21日正式以包庇罪批准逮捕冯律师。在取保候审期间,想到一时难以自明的冤案和度日如年的监房,整天与政法干部打交道的 率则不断下降。2002年5月,从北京律协传出消息,北京律师年人均办理刑事案件的数量也下降到不足1件。2000年北京有律师5459人,全年办理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74.html -
了解详情
会见权、了解案情权、申请取保候审权、申请调查取证权等一些辩护权利在实践中几乎都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在现代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中,律师职责就是依据事实 职务犯罪案件直接进行侦查活动外,对于绝大多数由公安机关及其他侦查机关负责侦查的刑事案件则行使审查批捕、立案监督的法定职责,在此过程中也不完全与犯罪嫌疑人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3.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以金钱疏通关节的情况。 6.缺乏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过渡空间。对轻微刑事案件,由于没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解后检察机关一般只能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同时具备证据要件、刑罚要件和必要性要件才可实施逮捕措施。同时扩大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的范围,为加害人与被害人的直接会商创造条件。 2.扩大检察官酌定不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4.html -
了解详情
中)强制措施的使用常常带有任意性,先抓人后取供再收证似乎是一部分刑事案件的习惯进程。[39]但经过多年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借助实证研究方法的支持, 下,普遍适用的保释(取保候审)制度很难真正推行。基于此,笔者的建言是:一方面,侦查羁押期限应能基本满足侦查机关的查证需要,使大多数案件能够在侦查羁押期限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619.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应当将推定无能力年龄14岁降低为12岁,从而使12岁以上的人能够为所有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其理由是:在20世纪最后阶段的儿童明显比200年前的儿童受过 慎重,最大限度上地采用审前取保候审等措施。),但这一情况在各国情况也有所不同。在日本,随着少年法制的逐渐完善,多数案件以保护观察处分、送交少年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