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设机关,其职权来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因此从立法主体看,1983年《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效力应在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效力之下。其次,人民法院组织法虽然 死刑核准权配置制度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合理性。再看渐进式方案,该方案虽然不能完全杜绝死刑核准程序和二审程序合二为一的危险性,但可以大大降低这种危险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28.html -
了解详情
指在发现和认定案件事实过程中,必须尊重体现一定价值的刑事程序的要求,在对案件事实的认识达到法律要求的标准时,即可定罪量刑,否则,应当宣布被追诉人 刑事证明标准概括为排他性标准。这种排他性标准对《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标准作了富有可操作性的理解,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把握和运用。但是,这种理解也存在似是而非之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1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第129条、第137条、第141条、第162条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也就是说,侦查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移送 指在发现和认定案件事实过程中,必须尊重体现一定价值的刑事程序的要求,在对案件事实的认识达到法律要求的标准时,即可定罪量刑,否则,应当宣布被追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63.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监督。在人民法院系统内,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既包括依照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也包括对审判工作进行检查和一般性指导。 令、调卷令等,使案件得以重新审查,充分体现了程序公正和人权保障至上的价值理念。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规定一事不再理原则,只要发现生效裁判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63.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则对被害人明显不公.有鉴于以往立法的不足,并借鉴外国立法经验,新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为当事人的地位。 新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当事人指被害人、 被害人上诉权,势必产生两大弊端,一是导致上诉案件数量大大增加,不利于二审法院开庭审理案件;二是将使上诉不加刑原则名存实亡,形同虚设。人民检察院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12.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 (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与生效裁判稳定性之间的冲突 我国民事诉讼法设定再审程序的立法宗旨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其目的在于对已经发生发律 ,但民事诉讼毕竟不同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其解决纠纷属于私法领域的权利义务,当事人理应有我决定的权利。应当尊重当事人对再审程序的选择权,这样才能在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01.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实际上意味着只有当错误裁判落入审判监督程序的范围,才可以适用这一程序进入再审,检察机关在此时才能够提出抗诉。民事诉讼法将审判监督程序排在第二编审判监督程序中 抗诉的范围呢?笔者认为,可以参照民诉法关于二审程序的有关规定。根据民诉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对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驳回起诉所作出的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8.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展开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从价值论角度看,以人为本是人权保障的本体追问,它为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的根本目的提供了理论确证。人权保障是 ,第54页。 [17]同注[13],第156页。 [18]谢佑平:《刑事司法程序的一般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19][美]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明效力显然比笔录这种传来证据更能发挥证明作用。[10]尽管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同步录音录像问题没有规定,但最高人民检察院已有明确规定,所以,我们 录音录像制度的立法化 对于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同步录音录像,目前的规定都是零散和不完整的。1998年5月14日公安部制定颁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10.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不需要构建这一程序的理由。 三、量刑程序与诉讼效率的关系 在刑事诉讼中,效率问题是程序立法与司法实践中不可规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也 。 [⑧]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⑨] 包括陪审团成员。 [⑩] 在德国,反对将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分离的主要理由之一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5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