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待遇产生争议的,其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应遵循先仲裁后诉讼的规则,也就是说,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待遇产生争议时,当事人 如下: 第四,工伤索赔过程中,劳动者应充分注意法律的时效性规定,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受法律保护的机会。 为了避免社会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法律在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45.html -
了解详情
取证的最佳时机,再加上取证困难,更加有可能出现超过1年劳动仲裁时效的风险,到时候协商调解不成反而又超过了劳动仲裁时效,无法维权。再来看已经实施多年的《 多年的社会效果来看。企业与劳动者维权均得到便利,而且劳动仲裁已经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再加上调解的话,增加了维权程序和时间,这必将对劳动者不利。因此,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553.html -
了解详情
有资格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但考虑到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如果不承认其有完全行为能力,将难以保护其合法利益, 规定:时效因请求人提起诉讼、提交仲裁或者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但是,请求人撤回起诉、撤回仲裁或者起诉被裁定驳回的,时效不中断。尽管该条未使用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94.html -
了解详情
的,才适用本条规定仅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不必支付赔偿金。但法院查明本案中的张某系2005年6月21日进入中山市金祥实业有限公司工作,已经远远超过一年 倍工资。对于这一点,中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与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均持相同的观点,但中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诉讼时效为由仅支持5个月的双倍工资。对于双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46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程序后不满裁决或判决结果,或者仲裁诉讼与信访双管齐下,当事人同时或分别向有关部门重复上访率很高,经常引发群体矛盾。部分案件当事人还采取围哄政府机关 争议处理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劳动争议仲裁60天的时效太短,使许多劳动者的权益不能得到保护;由于劳动标准不符合企业的承受能力而导致企业大面积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204.html -
了解详情
之前先确认劳动关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的期限各是2个月,劳动仲裁的期限是45天,一审期限是六个月,二审期限是三个月 导致司法中的分歧。 1、因超过申请时效不能取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的职工是否丧失了救济的途径,能否在先仲裁、后诉讼后得到工伤保险待遇,这是工伤保险颇有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55.html -
了解详情
》第11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款规定:“时效因请求人提起诉讼、提交仲裁或者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但是,请求人撤回起诉、撤回仲裁或者起诉被裁定驳回的,时效不中断”。尽管该条未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99.html -
了解详情
该单位未为本人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本人确认上述劳动期间的真实性,不存在劳动关系、工资收入等方面的相关仲裁或诉讼。现本人请求韶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本人追讨1997 规定,也没有规定两年的时效限制,因此,公司上诉认为王瑛姑是进城务工人员,不属于必须缴纳的对象,本案已过二年的诉讼时效,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8421.html -
了解详情
3.委托律师进行劳动关系认定和工伤认定。4.申请劳动仲裁,索取赔偿。5.仲裁过程中,若能达成最大限度的满足,可调解,但要即时给付,不可拖欠。律师不建议的措施: 本案对方本来早已经丧失了救济权利,却在那些并不失聪的法官大人面前视而不见了,本来是说好的诉讼时效也不管了,统统的都来,审什么呀?真搞不清啊。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4110.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该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在提起行政诉讼前如未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无需中止行政案件的审理,从而加快了工伤认定法律程序,对保护受伤职工的合法 认定申请后,从《工伤保险条例》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考量,认定邓尚艳已在1年的法定申请时效内提出过工伤认定申请,是因存在不能归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9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