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面面,很难有哪家企业 说自己的所有规章制度都是完全合法的。而《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劳动者相 应的解约权,这是非常厉害的,因此,企业 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规范性 文件;“行政法规”特指国务院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如果有《劳动合同法》 之外的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解 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700.html -
了解详情
的,视为用人单位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权,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擅自调整其工作岗位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一)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是 也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解释的适用起算点规定为:“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即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是从2008年1月1日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411.html -
了解详情
(二次审议稿)以及其他法律案均删除了对可撤销制度的规定,正式颁行的《劳动合同法》对此也未提及,而是在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2)一方当事人乘人之危,使另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在劳动合同领域,这一般表现为用人单位乘人之危,迫使劳动者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订立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412.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关于劳动者预告辞职的立法规定及争议 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前劳动部于1994年9月 劳动者中较为特殊的对象时缺乏规范,造成特殊职业劳动者的流动困难。 尽管《劳动合同法》第22条启用了服务期条款,但同时规定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8201.html -
了解详情
无固定,用人单位就必须同意,实际上这就意味着,剥夺了用人单位的自主用工权,造成劳动关系的僵化。而双方签订的第二次合同,形式上是固定期限合同,实际上就已经 理论中缔约自由、意思自治原则必须予以限制而不能完全套用。其次,《劳动合同法》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95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所要实现的立法目的—阻止不正当的引诱他人雇员违约或者阻碍他人雇员履行劳动合同,以便形成一个诚信履约、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另一方面,这样 如下侵权行为的一般要件: 1.加害人具有一般侵权法上的责任能力。《劳动合同法》第91条将侵权行为人限定为“用人单位”这一特定主体同时该法又严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029.html -
了解详情
30日提前通知解除:为了保障劳动者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规定了劳动者的辞职权,即劳动者单方无条件提出辞职的权利,但 的其他情形。而且在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情形的,劳动者可以立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552.html -
了解详情
因超过起诉期间被驳回起诉的,用人单位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中级人民法院在受理用人单位撤销仲裁 劳动者办理了本市户口,双方据此约定了服务期和违约金,由于该约定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因此用人单位以双方约定为依据要求劳动者支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379.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处理,这表达了法律的一种强制性态度,以赋予劳动者终身雇佣的机会为代价促使用人单位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从而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根据上述分析,在《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三种情形之下,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707.html -
了解详情
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七条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 支持。 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条款约定的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为标准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2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