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期羁押的赔偿未作规定,此次修改应予增加。 (二)错误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 国家都要承担赔偿责任,则未免承受过重;而且不利于我们推进降低逮捕率、扩大取保率的强制措施改革。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司法实践中有的办案人员认为这两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29.html -
了解详情
拖延现象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得以避免或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被指控者被保释候审,羁押的成本支出亦得以节约。就后一方面,可以根据英国内政部缓刑部门的统计 :《论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借鉴意义》,载陈卫东主编:《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150页。 [53]具体的讨论可参见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62.html -
了解详情
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当依法逮捕。 保护不被非法干涉并非法干涉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取保候审的新价值定位。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保释制度在形式上存在一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440.html -
了解详情
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当依法逮捕。 保护不被非法干涉并非法干涉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取保候审的新价值定位。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保释制度在形式上存在一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12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 居住等方法,是否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可以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如果认为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等方法,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便没有逮捕必要,不应逮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563.html -
了解详情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 居住等方法,是否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可以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如果认为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等方法,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便没有逮捕必要,不应逮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033.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1999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 或者其他案件侦查的;6、犯罪嫌疑人居无定、流窜作案、异地作案,不具备取保侯审、监视居住条件的;7、对犯罪嫌疑人不羁押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94.html -
了解详情
了良好的影响【6】。 3.监视居住:是否剥夺嫌疑人人身自由的缓冲。监视居住是取保候审和逮捕之间必要的缓冲机制,具有二者所不具备的特殊诉讼功效。从严厉程度 缓冲机制,具有二者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案件在处理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可能失之过宽,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但采取逮捕措施可能失之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52.html -
了解详情
冤假错案、侵犯人权、司法腐败的工具和温床。 现行司法体制下,批准逮捕、取保候审决定权等严重限制人身自由、涉及人权的司法手段与刑事拘留这种临时性的刑事强制 的侦察职能,强化监察机关的廉政侦查职能; (3)、将批准逮捕、取保候审等严重涉及人身自由的司法行为决定权与刑事拘留这种临时性的刑事强制措施决定权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19.html -
了解详情
刑的泛滥、猖獗,造成刑事司法权被当成侦查人员谋取私利的工具、手段, 取保候审也被变成侦查机关逃避追究错案责任的工具、手段,成为侦查环节司法腐败 取消检察机关越俎代庖的侦察职能,强化监察机关的廉政侦查职能;将批准逮捕、取保候审等涉及严重限制人身自由的司法行为决定权与刑事拘留这种临时性的刑事强制措施决定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