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前引书,页37.注五八:WilliamE.PatersonandDavidSouthern,op.cit.,pp.68-9.注五九:关于宪法诉愿之英文译名,原作者译为constitutionalreview,此与一般英文著作译为constitutionalcomplaint有所不同。惟因本文所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9.html -
了解详情
,通常又译为“正当法律程序”或“正当程序”。它作为一条重要的法治观念与宪法原则,起源于英国的“自然正义”,光大在美国,传播于全球。注重程序公正日益 那些法律化的程序由于符合“正当性”的程序价值——这种价值本身是法治精神的折射——才使得宪法无论是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获得了法治的认同,获得了存在的“正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8.html -
了解详情
国民之关系的基础法则。”[19]德国学者格奥尔格、耶林内克认为:宪法是“规定最高国家机关及其履行职能的程序,规定最高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和职权,以及 规划教材)、魏定仁主编《宪法学》(自考教材)、成人教育教材《宪法教程》等等。[25]值得顺便提及的是,英语中的“government”长期翻译为“政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4.html -
了解详情
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不同性质的国家机关之间,等等。所以我们发现宪法关系总有一方是国家或国家机关,而主体“国家”比较抽象,它基本上是由实际 确立,一切国家权力的运行都必须依据此根本法。意即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权力唯有根据宪法才能获得合法性方式,同时由于国家权力的分工而依宪产生的一切权力包括立法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3.html -
了解详情
主导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影响的性质以及其合理性,此次大会对影响民族国家宪法的外部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多数与会者承认,共同的法律习惯会影响 的决定也高于成员国法院的决定。从这些要求来看,事实上,对于欧盟成员国来说,宪法制定目前是实实在在地受到欧盟法律的限制的。但是,有的欧洲学者不同意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2.html -
了解详情
、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需要社会成员共同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宪法成立首先是一种政治社会学的现象,成立本身不一定具有法的意义。为了 “特定事件”的调查委员会和审查委员会的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规定“制定宪法”;增加“修改法律”的权力;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中增加规定“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html -
了解详情
视为有司法解释的依据,两个“批复”造成的误解应该澄清。三、法院与宪法无关的一个案例1998年发生的一个案例反正了法院不能行使违宪审查权, [①]这是江泽民同志1999年1月30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征求党外人士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意见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02-01.[②]国务院法制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5.html -
了解详情
主权法治社会是以法律为主治的国家、群体、个体相互之间有条不紊的关系状态。宪法作为最高统治者以其特有的威力控制和支配着整个社会的运转,其他权威必须 。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9.[4][英]K.C.惠尔。现代宪法[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87.[5]转引自陈振明、陈炳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0.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包含这些价值内容。林来梵博士认为,前苏联使用“根本法”而回避采用“宪法”的概念,体现了某种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的动机,因为“根本法”这一术语更具有技术性 。周恩来在1953年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也说:在(宪法)起草过程当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各个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各部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9.html -
了解详情
1期第185页。②RobertL.Lineberry,GovernmentinAmerica,(Boston,Toronto:Little,BrownandCompany,1986),pp94-98.③韩大元:《论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④转引自王世杰、钱端升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