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送达的认可。作为大陆法系代表性国家的德国也对电子送达采取积极的态度,德国《民事诉讼法》第174条第2款规定了民事诉讼中可以采取传真、电子邮件方式来送达 权”理论,如果当事人不在诉讼时限内提出申请或者抗辩,他将会丧失获得救济的权利(王福华,2003);二是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当事人对其主张负有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124.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为了查明案情,法官可依据《证据规定》所确定的举证责任等进行释明。2、实体释明当法官与当事人在实体事项上认知不同时,法官应就有关 收到损害。结语释明权理论在民事诉讼理论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法官释明权的价值核心就是要求法官在诉讼程序中必须围绕公正、便捷的解决纷争这一终极目标行使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431.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从而跳过第二审法院向第三审法院上诉。这种上诉制度在一些西方国家得到采用。 德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州法院所为第一审终局判决,可以越过州高等法院的控诉审 同意;其二,判决牵涉到一项有关公共利益的法律点,而且这项法律点完全或主要涉及某项成文法的解释,并且在诉讼程序中曾经充分争论,已由法官在判决中作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320.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的法律价格判断标准。 罗马法是从各种具体的合同诉讼,如买方与卖方之诉发展起来的,因此重视违约责任中的过错问题。[14]《法国民法典》“是以自然法 责任改变由违约方承担证明自己无过错或者受害方有过错的举证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卫国著:《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737.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规则。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普通法时代的举证责任 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在德国普通法时代确立了原告就其诉讼原因的事实为举证,被告就其抗辩的事件 的诉讼中,如果仍按“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去要求主张事实的人承担举证责任,他们客观上难以或根本无法提供证据。中国的民事诉讼法设置了不同的举证责任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743.html -
了解详情
简易、小额诉讼程序中,简易、小额案件的审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从而改变在简易案件的处理中各行其是的做法和有法不依的状况。如果在《民事诉讼法》 非常明确,双方当事人都坚信自己主张正确性的案件,特别是事实真伪不明,根据举证责任作出判决的案件,采取各自负担自己诉讼费用的政策可能更为妥当。 对于以上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396.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虽然主张者可以通过在程序法层面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8项规定扩展适用于医疗伦理损害责任从而实现举证责任的倒置,但这毕竟是基于程序法层面 年版,第113页。 [30]詹森林:《德国医疗过失举证责任之研究》,载朱柏松等主编:《医疗过失举证责任之比较》,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671.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手段有限。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切入点是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弱化法院的职权,就证据的收集而言,法院不再全面、客观地调查收集证据 报道的。 [16]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 [17]邱联恭:《程序制度机能论》,三民书局2001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58.html -
了解详情
轻罪论处的出罪错案。总之,凡对进入了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案件,作了错误定性或者错误处理的,都属于刑事错案。[2]这样,中国刑事错案就有五种之多, 确信的标准。[36] 在刑事诉讼中,国家作为原告总是承担着证明责任,而证明责任又包括提出证据的举证责任和提供充分证据的说服责任。说服责任的要求是,必须对指控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72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尽管实行无罪推定,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由控诉方承担,但是对于程序性事实的证明,与民事诉讼一样,也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如果辩护方主张一项或多 死刑;(9)监外执行;(10)有无违反程序的情形;等等。 程序性事实适用自由证明,例如,在德国对于不涉及定罪量刑的事实,法律只要求作一定程度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