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偏重调解与强化民事权利的保护是一种逆向关系,法院越是注重调解解决民事纠纷,就越偏离民事诉讼法确定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目标。这正如徐国栋先生 ,法官作为调解人,要帮助当事人澄清事实,解释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疏导,解决矛盾,消除分歧,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另一方面,法官又是诉讼中的审判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19.html -
了解详情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和庭审在纠纷解决效率和效果上逐渐显露出局限性,民事审前程序业已成为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广泛关注的改革热点领域之一。2001年起 ,调解成功率会大大高于庭审。对于调解不成,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应当适用简易程序或当事人一致同意适用简易的案件,即依据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383.html -
了解详情
又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过程。 2﹑法院调解的沿革﹑地位和作用 用调解的方式解决民事纠纷,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早在抗日战争和 人民法院如果发现确有错误,而又必须再审的,当事人没有申请再审,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精神,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上述规定,虽然赋予了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7.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实现权利保障;二是解决民事纠纷;三是维护社会秩序。2、纠纷解决说。该学说认为,民事诉讼制度的实际指向是被扰乱了的权利义务 博:《权利与救济》第357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 [②] 江伟:《民事诉讼法》第二版,第4-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③] 程燎原、王人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15.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灵活地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主持调解。涉及婚姻家庭等民事案件利用当事人之间的亲情去做调解工作,这类案件当事人大多数开始对立情绪强烈,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民事纠纷案件快速上升。在现有的司法资源条件下,如何增强诉讼中解决纠纷的机能,如何将有限的审判资源在各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08.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将行政案件与引起该案件行政争议有关的民事纠纷一并进行审理或解决,包含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其中,行政诉讼为主诉讼,民 不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中,被处罚人与受害人之间的侵权赔偿问题属于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范畴。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处罚决定的标准是行政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45.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去调查取证,一个案子可以审好几年,效率极其低下。随着市场经济地逐步建立,民事纠纷的不断增加,法院积案日趋严重。这种研究方法忘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体是 程度应由当事人决定;同样,证据的收集、提供、质证和辩论也都由当事人自行解决,一是因为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私权利,二是因为若当事人不证明或证明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7.html -
了解详情
即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与他人发生争议),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7}。诉权理论是建立在诉之利益基础上的,这种诉之利益又 裁判与民意冲突的调和尤为迫切。 2.诉讼方式 民意表达程序的诉讼方式可以参照民事诉讼中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来确定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关于诉讼代表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5.html -
了解详情
下,进行制度补充和修复,使人民陪审制在头顶司法民主化光环的同时,亦成为民事纠纷解决之利器。 一、国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功能 从1998年9月16日全国 清末修律中陪审制度的改革及其对收回治外法权的意义,参见陈刚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进程》(第2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页45746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9.html -
了解详情
到简易程序或分流到诉讼外渠道有其合理性。{17}但限于我国纠纷解决体制,学理也应对将民事案件分流到诉讼以外保持谨慎,至少对将诉至法院的案件分流 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 【注释】 [1]与管理型司法的推进相同步,1962年美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