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皆采证据裁判主义,受诉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端以证据为基础,故免证事实乃为证据裁判主义之例外。又因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两造负举证之责,故免证事实 相关诉讼理论缺乏基本认识。在我们看来,以现行民事诉讼运作模式为断,自认之事实并不能称为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衡诸相关诉讼理论,自然规律及定理,生效裁判所确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943.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可以一般地概括为,就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了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但这只是概括性的要求。 实体利益的工具,举证责任是法律预先设定的一种后果。 三、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一)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 举证责任分配的包涵两个方面,即行为责任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765.html -
了解详情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60. {5}熊跃敏.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制度论析以德国民事诉讼为中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4):2 典,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97. {10}达玛斯卡.漂移的证据法[M].李学军,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8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013.html -
了解详情
、变化无常的,我们可以认识它、把握它,这也是使用标准去衡量事物的前提。人们之所以需要标准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有了它,我们就可以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事物。在我国 要高于民事诉讼,这是由两种诉讼不同性质决定的。民事诉讼中,证据一般由当事人自己收集,如果民事诉讼也要求很高的证明标准这会使民事权利很难得以维护和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745.html -
了解详情
也未借鉴大陆法系文书提出义务和证明妨碍等保障现代诉讼进行的重要制度。而后者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尤为重要。 大陆法系国家立法普遍规定了文书提出 研究,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2期。 [13]陈亮:《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145-151页。 [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125.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一方面,辩论原则被认为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民主,辩论原则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是社会主义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体现,[3](P53)民事 双重含义理论逐步获得全面认同,并最终体现于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第2条。接受双重含义理论后,棘手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362.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的程序裁定行使监督权,在性质上仍为审判监督,与诉讼监督无涉。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恶意行为构成犯罪的,检察院可提起公诉,但这项权限在性质上属于刑事公 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规定了举证期限制度,对于遏止当时普遍存在的证据突袭的恶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证据失权是一种实体性制裁,特别是指定和变更延长举证期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80.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文书。但我国目前仅有《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使用了公文文书概念,很难说私文书概念已被我国 责任),因此笔者在行文中不区分两者,一律称作举证责任。 [3]本文所使用的法律解释学概念,源于德文Rechtsdogmatik,它在德国直接被理解为就是法学,其中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408.html -
了解详情
,为后续质证等环节奠定基础,从而有利于查明事实、保障实体公正。反之,法官包揽证据收集,难免造成当事人动动嘴,法官跑断腿、法官调查取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则对法官出示 {J}.政治与法律,2002,(6). {15}汤维建.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与证据交换兼与我国作简单比较{C}//.王利明.中国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018.html -
了解详情
的前后矛盾而受到攻击,降低陈述的真实性[2];而大陆法系国家所提及的自认多指诉讼中的自认,认为自认本质上不是一种证据,但将产生不利于做出自认 心证不可避免的将产生一定影响。 总之自认作为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应当被加以重视,去积极的利用它为我们的审判工作服务,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审判效率。 【作者简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7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