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环节分别是公证、人民调解和仲裁,最后一个是民事诉讼。根据该说,公证是预防民事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遍布全国 ,诉讼是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最终救济原则是处理国家审判机关和其他组织在解决纠纷时相互关系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指当事人对其他组织解决纠纷不服时,可以起诉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27.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 [1]这使得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把加强当事人举证责任和对诉讼进程的主导权作为向当事人诉讼模式改革的内容。这种状况和民事诉讼法学 出版社1994年版,第245265页。笔者认为参加模式的提出极具启发意义。 [34] [德]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301.html -
了解详情
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是关于环境污染损害原因或因果关系的司法推定规则。 众所周知,民事诉讼中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然而,这种一元化的证明标准不能准确体现三大诉讼的特点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我们应该确立多元化的证明标准体系。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96.html -
了解详情
于在具体的历史关系中处理这些问题,而不是系统或抽象地思考它们。在一位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家看来,诸如民法典、商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经合理 ,立法当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的认识,包含了浓厚的实质性法律渊源的考虑。12] 据此看来,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体系部门划分的实际意义,或许是其政治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2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生,总是因为与人们利益关系发生了联系时才使其具有了法律上的意义。但其与人们利益关系的联系,既可以是单一法律事实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多种 原则的内容在于: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应当正确查明实际案情和由争议的法律关系中产生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其他民事诉讼原则,目的都在于达到案件的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08.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变得狭隘、僵化,缺乏发展性,并失去了其独立性。(2)混淆了民事法律关系和商事法律关系的各自的生活本质内涵。(3)商业审判实践缺乏明确的 法的独立性逐步消亡商事审判也因为民族国家运动的兴起而国家化,民事诉讼程序渗透到商事法院的诉讼程序中,独立的商事审判概念慢慢消失。 [19] 商法在大多数罗马德意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33.html -
了解详情
的建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商法类型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将商事活动中的类型适当地规范化为商法秩序的内容,特别是商事法律关系的类型,是对现实 法律关系的特性加以界定,指出商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对商主体、抽象商行为等概念及其相应的要件和法律后果作出规定,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规定商事法律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272.html -
了解详情
在当事人面前,有助于双方当事人形成对案件的一致认识,最终形成和解意见。 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特点 我国最先在民事诉讼中移植了证据交换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于 的起诉,原告、被告和法院之间就形成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法院作为民事争议的裁决者,依法拥有国家审判权,必然依职权对诉讼过程作适当控制,以防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97.html -
了解详情
,即如果被告人不能履行其责任的话,任何民事请求对原告而言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保留被害人提起民事诉讼程序和执行赔偿令的权利之现实代价,也许正是一种屈服和 ,在刑事司法程序之外,更多的帮助、资源和便利将被提供给用来解决社会冲突。警察将被赋予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以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纪录一些损害事件的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80.html -
了解详情
是开放性规范,也是授权性规范,具有原则性、概括性和渊源性的特点,它可以演绎为各种具体的方式,也可以表述为部分具体的方式,还可以暂时不表现具体的方式 民诉法一经公布施行,就给检察院参加民事诉讼提供了法律根据。只要有实际需要,就会在适当的时机对检察院组织法作出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三) 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