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 4、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由民事争议当事人的申请而引起。只有民事争议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才可以对相关民事争议加以审理,否则就 调解、审理方式、审理期限等问题并未涉及,显然无法有效满足司法实践中行政附带民事案件日益增多的需求。 1、《若干解释》第61条规定,只有在行政裁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11.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诉讼中没有出现争议性裁判,则诉讼状况绝不可能成为后续程序中的重要的间接证据。 三、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和启示 (一)理论突破与创新 新 、义务、负担和责任理论的体系化研究尚付阙如,而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来解读整个民事诉讼甚至相关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制度更是一片空白。因此,我国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94.html -
了解详情
,即各方当事人都同意将案件委托给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调解,否则不得开启委托调解程序;其二,必须由人民法院出面办理正式的委托手续;其三,接受委托的必须是前述 程序选择权,是指纠纷当事人所享有的选择与处理纠纷相关程序的权利。⑤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享有的程序选择权,首先是选择解决纠纷方式的权利。国家为解决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0.html -
了解详情
只要不违反取证所列明的非法情形就推定取证合法。在取证时需要注意相关的问题: 1.通过非法软件生成的电子文件不具合法性 非法软件包括非法制售和 。 (二)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审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04.html -
了解详情
理念进行司法活动,无疑导致无法可依情况下的执法不严及法官的司法随意性情形;如果相关权利人提出异议,如果权利人和法官产生冲突,则法官无法作出合乎司法公正要求的法律 。 笔者建议:应完善对民事诉讼中担保的立法,或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进一步规范其担保操作程序,并对担保的法律后果、相关参与人的权利、义务、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41.html -
了解详情
作虚假证明的,应对其作伪证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按妨害民事诉讼处理。⑥笔者认为我国在相关立法时可予以借鉴。对于提供伪证的证人,可根据民事诉讼法 的若干意见》(1995年7月10日)第37条。 ⑦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热点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357页。 ⑧曹书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0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审判没有对在先的相关具体行政行为给予足够的尊重,其中问题不是出在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而是源于民事诉讼程序的本身,也将具体行政行为排除在法院 应采取行政权优先原则建议当事人通过行政诉讼解决然后再根据行政诉讼的结果确定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关系,此观点为目前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做法。第三种观点为行政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73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可依据相关证据否定事故责任认定这一行政确认的效力。但从尊重行政权的角度考虑,未经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这一正当程序,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不宜直接 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判决自行更正原行政行为。 (三)对于无效行政行为,民事审判可以直接宣告无效 对于无效行政行为,不一定必须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解决,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49.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的对立情绪更激烈,调解结案率明显下降,二审法院审理案件的难度明显增大,经过第二审程序作出的法院裁判的社会影响也更大。诚然,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但判例不能 法院于2001年12月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以及其他相关司法解释的颁布表明保障程序公正得到充分重视。但目前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06.html -
了解详情
? 理论界对此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肯定论者主张:行诉应当附带民事,而且认为《行政诉讼法》中尚未明文规定实为憾事,应在修订《行政诉讼法》 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制订和颁布,确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条件、审理程序等具体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