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的非正当性决定了其暴利合法化现象的严重不公平性。这种不公平性不仅在于暴利反映了交易双方的利益剥夺与被剥夺的关系,而且这种不公平性还表现在国家将其 第325页、第327页、第336页。 [12]参见[澳]皮特凯恩:《法律与道德中的责任》,罗李华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376页。 [13]同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05.html -
了解详情
、恢复性司法等理论和理念在我国的推广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我国刑法学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应当大力讨论刑法与道德的关系,从刑法实践发展趋势的 的基础构造》(第i卷),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56-657页C [14]前引[13],第656页。 [15]前引[13],第65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6.html -
了解详情
为品性与气凛以及风俗与习惯。就其在中国的词源含义看来,伦理是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8]对于伦理与道德的含义,黑格尔区分了道德 下追求效率,而不能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其四,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衡平。随着改革实践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从国家到公众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2.html -
了解详情
扶助和保护义务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除此之外,特殊关系还有医院与病人之间的保护关系、教育机构与学生之间的保护关系,甚至包括英美 98, 436 N。 E。 2d 502 (1982)。 [24]参见施天涛.《商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8版,第3页。 [26] 参见王泽鉴:《侵权行为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5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最富伦理性。〔4 〕拉德布鲁赫也指出,我们在我们的意愿、知识和情感方面凭着理想所接受的习惯、法律与道德以及科学、艺术和宗教,构成了我们的文化。 刑法的转变。〔15〕 (二)刑事法治对伦理的渗透与改造 谈到法律与民族精神、伦理的关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历史法学派的主张,尤其是其代表人物萨维尼的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3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最富伦理性。〔4 〕拉德布鲁赫也指出,我们在我们的意愿、知识和情感方面凭着理想所接受的习惯、法律与道德以及科学、艺术和宗教,构成了我们的文化。 刑法的转变。〔15〕 (二)刑事法治对伦理的渗透与改造 谈到法律与民族精神、伦理的关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历史法学派的主张,尤其是其代表人物萨维尼的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1.html -
了解详情
把道德考虑在内的法律,法律的技术性要求也不应该超越道德和伦理的要求。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道德观念直接源自民法的精神和伦理,是流与源的关系。知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30]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31]PeterFeng,Ph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03.html -
了解详情
与制裁[ 18 ] ( P117) 。 这表明,不同的规则之间可以因目标的一致而处于一种融合状态。而这个融合状态,主要关涉法律与道德、政治的关系问题。三者有着机制上 冲突,以便把对立和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一言以蔽之,商业贿赂犯罪治理的整个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种利益进行衡称、选择、取舍,并通过对社会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0.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最富伦理性。〔4 〕拉德布鲁赫也指出,我们在我们的意愿、知识和情感方面凭着理想所接受的习惯、法律与道德以及科学、艺术和宗教,构成了我们的文化。 刑法的转变。〔15〕 (二)刑事法治对伦理的渗透与改造 谈到法律与民族精神、伦理的关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历史法学派的主张,尤其是其代表人物萨维尼的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61.html -
了解详情
褒义贬义的色彩。比如,人性善就是说当个体置于各种选择之前,其首要的选择便是道德原则而非物质利益。人性恶便是说当个体面临各种选择之时,将自己的需要 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而不能出现在比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摆脱了外在的社会性质,如出生,血统,等等。而是用明显的经济联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