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中的上下家,要结合其贩毒数量、次数及对象范围,犯罪的主动性,对促成交易所发挥的作用,犯罪行为的危害后果等因素,综合考虑其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慎重、 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非法贩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行为的定性等问题。 问:请介绍一下本次《纪要》与《大连会议纪要》的适用关系?《纪要》出台后,《大连会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1946.html -
了解详情
中掌握的线索;(4)从负有查办犯罪、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处获取的线索。 参照上述规定的精神,犯罪分子检举揭发对合犯罪行为的,也不能认定为立功。所谓 特别严重、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等酌定从重情节,在考察犯罪行为和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的基础上,要重点分析各种量刑情节的性质及具体情况,如自首的主动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13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性质,并希望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且其认识到自己在和他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基本行为的构成概括为:一个前提——共犯关系; 要求。选择性教唆可分为三种情况:①教唆内容即所教唆的犯罪行为的性质具有选择性要求。②所教唆的犯罪行为对象具有选择性要求。③教唆对象明确的情况下,所教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577.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幅度、减轻量刑幅度和加重量刑幅度。 综上所述,我国刑法分则对某个犯罪行为的处罚采取援引法定刑的规定方式的,其法定刑究竟有多少个量刑幅度,要根据被援引的 论丛》2010年第1期。 [4]参见谢杰:《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行为对象的刑法分析》,《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5]参见还少峰、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352.html -
了解详情
中掌握的线索;(4)从负有查办犯罪、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处获取的线索。 参照上述规定的精神,犯罪分子检举揭发对合犯罪行为的,也不能认定为立功。所谓 特别严重、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等酌定从重情节,在考察犯罪行为和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的基础上,要重点分析各种量刑情节的性质及具体情况,如自首的主动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808.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并彰显利用者与被利用者分别承担不同刑事责任的法理根基。 1.利用者犯罪行为的界定。利用者主观上具有实现特定犯罪的故意(是否存在过失间接正犯有待研究,本文 行为。以此为基础,笔者分析了间接正犯形态下实行行为的判断,以及刑事责任的划分依据,进而完成了对间接正犯本质的探究。希冀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555.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的概念,因而又是相互区别的。[16] 鉴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第二种观点中存在的错误。第一种观点,不仅混淆了人身危险性与主观恶性这两个概念, 道理,可细细琢磨却发现其实不然。因为无论是人身危险性还是主观恶性,都是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前提下讨论的,精神病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即使实施了危害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572.html -
了解详情
了宽恕的必要。一般而言,愤恨是人对犯罪行为的正常反应,虽然刑罚是社会恢复正义的合法手段,但也不是解除愤恨的灵丹妙药,事实上,刑罚很难将往事一笔勾销,也 ,这种宽恕应该是有代价的,因为追诉时效制度本身的创设虽然符合群体正义的要求以及刑法本身的精神追求,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违背个体正义的嫌疑。当国家及其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006.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它是指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虐待行为的内容表现为肉体上的摧残与精神上的折磨,前者如殴打、冻饿、强迫过度劳动等,后者如侮辱 2013年第1期;任海涛、张思远:《虐童行为的刑法理论分析兼论虐童罪不宜成为独立罪名》,《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2期。但是他们都认为,如果虐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034.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种也许是更为严重的暴力犯罪,[26]这显然会动摇刑事法治在国民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也不利于公民守法习惯的养成。 从防卫行为的构成分析,在正当防卫之后对 意义》[J],《法学家》2002年第6期。 [18][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37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8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