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请求。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 ? 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 第(一)项规定的 " 新的证据 " ,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第四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72.html -
了解详情
,驳回原胜诉者请求案外人另行起诉原审当事人;第二种是再审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案外人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身份申请参加诉讼,这两种处理方式是基于有 执行机构积极作为或撤销,更正原处分行为。2、异议之诉。指异议人对申请执行人的请求存有实体上的争议,要求对争议实体权利义务进行裁判,以排除强制执行的实体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7.html -
了解详情
的监督。也就是说,基于民事诉讼结构的要求,检察机关要么以诉讼当事人身份参加民事诉讼,要么以维护诉讼结构完整和平衡的诉讼监督者身份介入民事诉讼,但两者不得兼任,否则 ,检察机关应是再审诉讼的一方诉讼主体,应称为抗诉人,并在法庭上设立抗诉人席。笔者不予苟同,因为,检察机关提起抗诉建议法院撤销或变更原判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4.html -
了解详情
无明文规定,在审判实践中有不同的做法。一种做法是: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在案件尚未确定有错之前,原审原告出于自愿,且撤回原审诉讼请求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的, 准许。根据民诉法第186条,人民检察院抗诉,法院应当再审。再审是针对原审的再次审理,既然强制性的要求法院再审,原审之诉首先必须要存在,法院自然不能准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时。(8)作为判决基础的民事或刑事判决以及其他裁判或行政处分,根据其后的裁判或行政处分已经变更时(9)对于影响判决的重要事项遗漏判决时。(10) 驳回申请。笔者认为,由立案庭驳回再审申请是不恰当的,理由是:(1)驳回再审的通知书一旦发出,即宣告当事人申请再审的诉讼活动终止,民事主体期待胜诉或者满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2.html -
了解详情
对当事人而言只要他认为生效裁判有错误就可无限要求再审。如果按这一指导思想设计再审程序,那么纠纷将永无尽头,而裁判亦将无稳定性和权威性。同时,这种 的再审案件和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两种情况,对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情形被排除在免交诉讼费用之外。由此可见,关于再审案件的收费问题,法律规定并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1.html -
了解详情
扩张趋势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凭借法律赋予的权利不懈追求于已有利的裁判结论是无可厚非的,也符合诉讼的目的。将当事人申请再审规定为主要法定形式,有助于增强当事人 在此前提下,无论争议标的额大小,案情复杂与否,当事人都不能再提起再审申请。 总之,“只要达到了程序保障的要求,就使当事者在制度上失去了就实体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6.html -
了解详情
成果也已出现。这里只从程序公正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与法官的中立性——出发,就我国民事诉讼立法所应确立的一个基本理念进行探讨。作为当事人 立法精神相适应,在提起该程序的三种渠道中,人民法院职权提起再审和人民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显然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当事人申请再审则一直未能获得应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带有实用功利目的。①但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却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对改革的要求也不仅限于强化当事人提供证据,强化庭审功能等改革之初 纠正错误,实际上涉及到对当事人权利的干预。当事人认为判决、裁定有错误,侵犯其权益,自己完全可以申请再审。如果当事人出于种种考虑(如诉讼成本问题)放弃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7.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是提起再审的事由,[23]就再审事由作出的裁判对当事人和法院双方面都产生既判力,当事人不得就同一事实再行申请再审。因此,在我国现行 越复杂、社会影响越大,对案情进行综合分析和社会利益进行全面权衡的要求就越高;其次,级别越高的法院在实现二审功能、实行审判监督、统一司法方面的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