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 条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拘役适用缓刑、有期徒刑适用缓刑或者被假释、监外执行、取保候审期间,用人单位未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继续在原单位正常劳动的,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092.html -
了解详情
,赋予了被害人特殊情况下的自诉权。在被害人行使此项权利情形下,被害人为刑事案件自诉人,是刑事程序的启动者,是被告人的对立主体,具有当然的诉讼当事人地位。我国 的逮捕、传讯、取保候审、有罪答辩、审判、最终结果、监禁期间、假释、释放和脱逃。 第三,被害人作为犯罪的直接受害者,有权了解案件进展的情况,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81.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以金钱疏通关节的情况。 6. 缺乏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过渡空间。对轻微刑事案件,由于没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解后检察机关一般只能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同时具备证据要件、刑罚要件和必要性要件才可实施逮捕措施。同时扩大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的范围,为加害人与被害人的直接会商创造条件。 2. 扩大检察官酌定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62.html -
了解详情
同意被害人要求,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对于已立案但尚未进入检察阶段(刑事拘留、取保候审、逮捕等),当事人希望通过调解或和解解决纠纷的,公安机关可以委托 主持,适用恢复性司法程序。具体而言,就是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轻微刑事案件或当事人自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受理宣判前,双方当事人有意愿调解或和解的,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08.html -
了解详情
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办案。1995年4月21日正式以包庇罪批准逮捕冯律师。在取保候审期间,想到一时难以自明的冤案和度日如年的监房,整天与政法干部打交道的 刑事案件从1990年的2.64件下降到2000年的0.78件。北京市全年的刑事案件将近5万件,对比以上数字,律师辩护率不足10%.在这种情况下,遂有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9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赔偿的刑事案件,应加强司法机关之间的互相协调,在侦察、起诉及审理阶段,应该及时对属于犯罪分子的家庭财产进行保全,予以查封或扣押,以保证将来能够对被害人 ,不能对其进行减刑、假释。2、完善取保候审的担保制度。对可能涉及民事赔偿的刑事案件,将保证人对被告人在遵守刑事诉讼制度方面的担保,扩大到对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97.html -
了解详情
强制措施和对物的强制措施,前者如拘传、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以及逮捕,后者如搜查、扣押、冻结等(我国刑事诉讼中通常只将对人身的强制称为强制措施,而 机关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以客观公正与符合法律为前提,求得对案件的共识,有效率的处理刑事案件。当然如果不具备这个前提,则应当利用制约机制去争取合法与合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41.html -
了解详情
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显然,依照此规定能够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案件必须符合这样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该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遭受了物质损失;二是该物质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此外根据有关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个体司机的雇主、取保候审被告人的保证人等负有连带赔偿责任。但这里需要讨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9.html -
了解详情
沉默权制度,而且法律明确规定嫌疑人有如实回答的义务;最后,我国刑事诉讼法不仅规定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还规定有拘传这样一种未附加任何 。其中前两点统称为“犯罪本体(或犯罪主要事实)”。口供的补强证据必须能够独立证明犯罪本体,而对于被告人与犯罪人的同一性无须证明。[7](P280-281)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75.html -
了解详情
两人先后被商洛市公安局采取治安拘留、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20] 这几起案件虽然最终都没有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可以看出地方公安机关滥用 [26]另一方面,一个人愿意成为公众人物时,就意味着其“在不同程度上放弃了能够藏匿于公众观景之外的生活方式”[27],在一定限度内放弃了法律对自己名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2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