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推导出刑法上妥当的因果关系。所以,因果关系中断论现在受到否定。[14]在我看来,将有介入因素的案件一律简单处理为因果关系中断,很多时候都不 是检验某种因果关系理论具有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相当因果关系说根据一般经验确定引起何种结果的条件是原因,判断规则相对含糊、空洞,判断结论因人而异,不容易在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60.html -
了解详情
,也制约量刑。但是,在我国刑法理论与量刑实践中,责任主义对量刑的制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的量刑规范化改革没有充分考虑责任主义的要求。本文拟以消极的责任 ,就难以使杀人后的碎尸行为成为提高责任刑的情节。再如,将所谓社会影响作为从重处罚根据的做法,也有疑问。因为社会影响坏并不当然意味着违法性严重(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36.html -
了解详情
国情将其做扩大解释。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应将由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规定的性暴力行为或在某些公共场所发生的有性有关侮辱行为从性骚扰的范畴内剔除 举的方式,穷尽网络性骚扰的种种类型,给公众及执法人员一个明确的界限去判定何种行为能够构成网络性骚扰。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关于网络性骚扰的固定内涵。根据前面讨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579.html -
了解详情
虽然要求告发者主观上必须以公益为目的,不过该法第2条第1款将公益作扩大解释,即凡非专为取得不正利益、损害他人等不正当 期货交易委员会)或者SEC提供的原始信息(original information) {103}致使被告发的违法公司受到的罚金处罚超过一百万美元,则告发者有权获得罚金总额10%到3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40.html -
了解详情
供做了虚假认罪,也有的人就是实质犯罪人等等。从实然角度看,究竟属于何种可能性是难以区分和辨别的,为了不冤枉其中的无辜者,只得容忍实质犯罪人逃离法网, 综合全案证据得出被告人是否系犯罪人的结论。以上活动及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司法官员尤其是法官的法治意识、法律专业水平、证据学知识以及社会阅历、生活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83.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易言之,对对向犯另一方的参与行为不予处罚的理论根据何在?另外,在具备何种条件的情况下,对方的参与行为属于可罚的参与行为并且成立受 的不同(违法的质的统一性)。虽然如此,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参与人都一定要受到处罚。事实上对参与人是否需要给予处罚还得进一步考量其参与行为是否已达到值得给予刑罚处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98.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易言之,对对向犯另一方的参与行为不予处罚的理论根据何在?另外,在具备何种条件的情况下,对方的参与行为属于可罚的参与行为并且成立受 的不同(违法的质的统一性)。虽然如此,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参与人都一定要受到处罚。事实上对参与人是否需要给予处罚还得进一步考量其参与行为是否已达到值得给予刑罚处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826.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的任务来目的理性地正当化,而这个任务就是保护法益。{3}77。因此,无论是何种犯罪参与者,只要其对法益造成侵害或者威胁,原则上就是刑法制裁的对象。但是, 的行为,造成法益侵害或者威胁而受到处罚,但是,共犯并不亲自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为什么要将其作为犯罪来加以处罚呢?对于这个问题,以往的许多学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952.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的任务来目的理性地正当化,而这个任务就是保护法益。{3}77。因此,无论是何种犯罪参与者,只要其对法益造成侵害或者威胁,原则上就是刑法制裁的对象。但是, 的行为,造成法益侵害或者威胁而受到处罚,但是,共犯并不亲自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为什么要将其作为犯罪来加以处罚呢?对于这个问题,以往的许多学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40.html -
了解详情
。(2)各个约束要素之间相互协调,而不应有直接和明显的冲突。[7](3)无论是何种约束,都不应损伤传媒监督的机理,不应损伤传媒实施这种监督的内在积极性 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指控技术监督机构无权作出这一处罚。对此,包括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在内的所有媒体均以制假者将打假者推向被告席为主题报道这一事件,并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1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