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术语被引入到刑法中,被引申为对惯犯、职业犯罪或有犯罪偏好者的一项刑事处罚措施。即如果一个人第3次被判犯有重罪,那么他将面临从这个社会上淘汰出局 ,现行立法上的非犯罪化程度之高,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和劳动教养不属于刑法的内容,但在国外和境外刑法学者看来,像劳动教养和治安拘留这类剥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80.html -
了解详情
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 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第二百四十九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 第二百五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75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的公诉案件可由当事人双方就附带民事诉讼内容予以和解而给予被告人较轻的刑事处罚。从权利属性考察,由于当事人双方处分的是民事权利,因此,应当适用民事法律 的其他利益。该类案件的和解符合刑事和解的基本内涵要件,属于当事人对被告人刑事可罚性的和解,当事人的和解对被告人行为的罪质不产生影响,司法机关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24.html -
了解详情
的矛盾,从而对加害人终止刑事程序或者判处免刑、缓刑,或者从轻、减轻刑罚,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刑事和解制度属于刑罚替代措施。刑事和解的作用在于分析加害人 危险性问题。在这类案件中,对犯罪人定罪量刑时从宽处罚或者免予处罚,往往只是为了实现一般预防,一般不存在特殊预防的问题,因为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已经基于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7.html -
了解详情
此而言,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同民事契约具有相类似的性质,但还不属于完整意义上的刑事和解,因为和解的达成仅仅是对加害人与被害人个人关系的一种调整, 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68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21.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率先提出。 二、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与共同犯罪的共同犯罪人处罚之比较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来源于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实施,因为有了犯罪行为,才 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任、雇佣的人员。他们属于执行者或者帮助者,而不属于决策者,他们只是在主管人员的授意、组织、指挥或者纵容、容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3.html -
了解详情
看,认定构成抢劫罪显得有些牵强,与刑法的宽容性和谦抑性不相吻合。因此,即使要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处罚,适用短期自由刑即可达致目的,如果对行为人判处10 年 准确地对危害行为的性质进行认定,然后做出正确判罚。但是,实践中还有很多个案属于疑难案件,仅按照传统的司法模式,司法机关很难对危害行为做出准确认定和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5.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罪名的竞合,例如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本身就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某一犯罪行为的证据和事实表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刑罚处罚方式,《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92.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罪名的竞合,例如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本身就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某一犯罪行为的证据和事实表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刑罚处罚方式,《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98.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污染被害人解决问题的性质看,是民事赔偿问题,与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一样,属于民事诉讼的性质。但由于这种赔偿是与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相联系的,其成立以 扣押,从程序上保证被害人求偿权的落实。如果被告人努力赔偿被害人损失可以判处缓刑或免于刑事处罚。同时也应当把有能力赔偿但拒不履行赔偿义务的行为,作为不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