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适用的拘留的情形。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降低了逮捕的证据条件,由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与拘留同理,逮捕的证明标准低于定罪的证明 的居所。公安部于1998年5月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98条规定:公安机关不得建立专门的监视居住场所,对犯罪嫌疑人变相羁押。不得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19.html -
了解详情
不健全,以及侦查监督手段受限。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进一步细化普通轻微刑事案件的逮捕标准,二是要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健全配套机制,三是完善有条件逮捕制度 不捕的权利,而没有权利决定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但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等其他强制措施的,如果公安机关坚持不愿采用,检察机关也无权强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53.html -
了解详情
(4)案件层层上报、逐级审核,耗时耗力 刑事案件的最终审批权往往是掌握在办案人员的行政上级手中,从而出现审(捕、诉)而不定定而不审(捕、诉) 提高适用率,降低羁押率 (1)明确适用范围中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具体标准。除了可能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以上刑法的;累犯、惯犯;曾被取保候审而有逃避或其他妨碍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17.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与对轻微犯罪的轻处辩证结合,通过对刑事案件的合理处理和对刑罚的科学适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宽严有度。这里的度,一是指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的范围,不能超过法律的幅度;二是指要有一定的标准,不能无原则地宽或严。宽不是要法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10.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时,必须对案件的证据情况进行审查,否则在诉讼程序的较早阶段即对案件作出处理,难逃草率、不公正之嫌。审查的标准主要看案件证据是否充分 1876年郡治安法院(苏格兰)法》全面赋予检察官起诉刑事案件的职责,而在此之前检察官其实已经在行使刑事案件的公诉权。 [3]斯图尔特委员会由苏格兰国务卿Rt. Hon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60.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到审判阶段,法院是处理刑事案件的最后一道工序,如果侦查、检察起诉阶段不严格把关,所有的矛盾都会集中到法院,法官不可能个个案件 ,注意发现新闻报道事实是否已有证据加以证明,将新闻事实和法律真实严格区分开来,既学会利用新闻报道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和复杂的法律关系,又决不受新闻报道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71.html -
了解详情
当下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过度强化赔偿的作用。在我国近年的刑事和解实践中,不论是对整个刑事案件的和解还是对附带民事部分的和解,重点在于加害方对被害方 。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虽然给予赔偿,但是不能说明其具有真诚悔过的态度,不能证明其人身危险性的降低,那么即便被害人予以谅解,相应司法机关也不应从宽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58.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人提供相关录像。这种情况表明,控诉方没有尽到非法证据的证明职责。 目前,检察院系统在职务犯罪案件讯问时已经规定必须有同步录音录像,讯问时录音录像 可以通过裁判文书等发现法官是否真的排除了非法证据,从而避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形式化。 但是,实践中,不少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在非法证据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62.html -
了解详情
都可以证明毒品犯罪中被判死刑人数过多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到了非抑制不可的地步。 一、我国毒品犯罪中被处死刑人数过多的原因 (一)刑事立法 的原则,把定量作为司法裁量权交予司法机关。而依据1987 年7 月15 日最高人民法院《贩卖毒品死刑案件的量刑标准》的司法解释,当时最高法院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97.html -
了解详情
诉交易原则进行比 较,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之研究,着眼司法公正,试论我国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的启动,以期为兼顾公平与效率、促进法治建设提出管见。 二、辩 ,对采用这一特殊庭审方式时有如下的要求:一是依法应当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案件 ,基本事实清楚;二是证明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据确实、充分;三是被告人承认起诉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