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规定的投机倒把罪和流氓罪也是这样,这便是所谓的非犯罪化。国际腐败行为的认定的也存在非犯罪化问题,国际公约认为,将贿赂的行为和推销或公关的一般行为 解释,在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中,最高刑能够判处死刑的条款就有第383条普通贪污罪、第384条挪用公款罪(限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10]、第386条普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18.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的贪污罪。另外,这种情况在相关的刑法司法解释中也有明确规定。例如,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7月8日颁布的《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 相应的义务也是理所当然的。例如,在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的共同贪污罪中,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84.html -
了解详情
, ( 1 ) . [ 28 ]马克昌.刑罚适用失当及其对策[J ] .人民司法,2002 , ( 10 ) . [ 29 ]马克昌.论贪污罪[J] .楚天检察,1991 , ( 5 ) . [ 30 ]马克昌.论受贿罪[J] .中国法学[J ] . 1 991 , ( 6 ) . [ 31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4.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的挪用公款行为当作犯罪来处理,且规定了挪用公款案件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高于贪污罪的数额标准,但把罪质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观方面以非法使用为目的, 的要求,只强调客观因素而牺牲刑事责任的合理性。[13]例如,对于奸淫幼女罪的认定,有人就主张,基于对幼女的特殊保护,只要对不满14周岁的幼女实施奸淫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1.html -
了解详情
一直为实务界所支持,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发布的《关于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5号)中的第3条就规定 因此,只要公民违反这一义务,勾结国家工作人员亵渎职务侵占公共财物,同样必须承担贪污罪的法律责任。 三、共同犯罪与构成身份问题的定性 在身份犯的修正构成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302.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犯罪构成(标准),因为犯罪行为如果没有法律作为衡量标准,刑事责任也是难以认定的。所以笔者认为,上述种种观点也许只是一个表达是否完整的问题,而要正确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988年1月21日正式公布施行了《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两个刑事法律文件,全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61.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只要案件中的非法占有对象涉及到拟制的国有财产,则不能认定为私分国有资产罪,只能定贪污罪。 (二)犯罪主体的界定途径 1.从犯罪主体所利用的职权 是想让自己或一个小利益集团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而假借集体名义进行私分,则应认定为贪污。 (四)非法占有决定程序的界定途径 非法占有的实现方式有集体和个人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8.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于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和其它活动等各种情况。(《国家工作人员犯罪认定中疑点难点问题研究》,谢望远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3月版, 潜逃的目的也不一定是为了将公款据为己有。因此,凡是挪用公款后潜逃的一律以贪污罪定罪处罚,有客观归罪之嫌。? 从司法实际上来看,由于《司法解释》没有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31.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证明贪污行为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认定为贪污罪;(5)需要证明犯罪的手段是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这 占有为目的,而不是对公共财物的暂时挪用,这一点可以区分挪用公款与贪污罪 对于犯罪客体包括犯罪对象-------公共财物,一般不需要专门的证据加以直接证明,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271.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类犯罪的查处,往往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本文仅就此类犯罪总体类型上的认定时应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加以探讨。?一、关于村(居)委会成员性质的 自治组织,但同时也是合作经济组织,属于集体经济,村(居)委员成员当然符合贪污罪主体资格。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犯罪的决定》对国家工作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