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反驳说,作品第一次发表后,既然公众已经知悉了,你再重复公之于众还有什么意义?其实,作者可以通过一次 公之于众的行为实现为公众知悉的目的,也 不具有紧密的人格联系而被认为作品已经公之于众。 本文所谓公之于众的主体问题实质是对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当作品在违背作者意愿被他人公之于众的情况下,作品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212.html -
了解详情
哪里是朝夕之间得竞其功的! 在此,法律语言的规范化(性)之能作为一个问题来探讨,说明中国文明自1905年清末变法以还,历经百多年来五代法学家的 印证,从而成为汉语法律词汇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种纯然地道的汉语表述的话,那么,还有众多的舶来语汇所表达的意义在中国尚无对应的实体,如当年见诸文字的什么警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201.html -
了解详情
奸尸的,应认定为侮辱尸体罪。暴力程度的下限原则上无限制。如:某人手提一个提包行走,行为人从身后突然猛击被害人提提包的手背一掌,被害人由于疼痛而松手,行为人捡 前文已经述及,不再赘述。 关于本罪的犯罪对象,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着重探讨。即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分两种情况讨论:一是使用暴力、胁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4.html -
了解详情
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既包括贷记卡也包括借记卡。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国刑法中信用卡诈骗罪中信用卡的含义是否需要随着银行业务管理工作中信用卡含义 ,即使该信用卡发生了巨额透支,银行也根本无从查证,更无法挽回经济损失。还有的行为人冒用他人的名义以及身份证件,冒领信用卡,致使他人为其承担恶意透支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38.html -
了解详情
、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 23号)第61条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效力被进一步消解-一些重要的瑕疵被补正与合理解释条款所处理掉了。同时还有一个担心,就是补正与合理解释条款,给侦查、控诉机关一种事后的补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78.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被实际付诸实行。这是因为,信息的重要与否实际上主要应该以市场价格的反映作为一个客观标准,这也是最本质的反映,至于这些信息的内容是否实际付诸实施则无关紧要, 为日的,因而本罪理应由直接故意才能构成。 在本罪的主观方面中,还有一个争议问题即对象认识错误的处理。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误把某种不属于内幕信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4.html -
了解详情
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了,德国学者就针对温特沙伊德的意志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权利的本质是意志的话, 那么作为无民事行为人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将不 保有的有关一种客体的行为范围,也可以是另一个人(权利人的债务人)的给付义务,还有,像我们所看到的,其他的一些什么。因此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权利。[2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39.html -
了解详情
中断。 民法起草的中断,除了经济社会的客观条件和其他原因外,主观意识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商品经济如何认识。扈纪华说。 1979年,粉碎四人帮后,立法机关开始民法 中的拍卖主体、拍卖程序等都是需要研究的。 除了以上问题,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还有许多问题如送达问题、恶意或虚假诉讼等都是在民诉法修改中需要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601.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还是没有说清楚什么是工具。因为我们还不能厘清目的的内含有多大。接下来还有一个疑问,一个人的目的,可以不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目的的工具?或者换一种说法 进入这个组织,便是接受了规矩。不受这个规矩,当然要受到处罚。但是这个规矩对不对,这是另一个问题。 或者说,我们如何认识法,他是否合法就会有一个不同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188.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向债务人要求偿还借款,否则法律将不予保护,这不符合社会实情。﹝27﹞327还有学者指责债权成立时方案可能带来债务人大量逃废债务的道德风险,﹝28﹞214这种论证 法系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诉讼时效制度体系之内,未定期债权时效起算根本未成为一个问题一样。 本文的论证过程还试图表明如下两个事实:一是,未定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