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否定意见,指出不及时报告与严重后果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为丢失枪支后出现的严重后果,并不是不报告行为引起的,两者之间并没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当然否认我们在认定丢失枪支不报罪时应当以丢失枪支与造成严重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前提。也就是说:有时候在个案中,行为人的不及时报告与客观上的严重后果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086.html -
了解详情
时,部分司法人员往往以“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邮寄、携带、私藏的枪支或弹药是否具有杀伤力”来认定是否构成犯罪或罪名是否成立。笔者以为,司法人员的这种 弹丸或者其他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依据《枪支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或法规解释,刑法意义上的枪支应包括各类公务用枪(如手枪、步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06.html -
了解详情
引起造成严重后果。有时候,行为人即便报告了,但也仍然难以找到该枪支。当然,在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枪支被某犯罪分子偷走之后将要用于杀人,却仍然不及时报告,以致 ,可能会混淆犯罪故意和一般违法故意之间的区别。众所周知,刑法上的犯罪故意和一般违法行为的违法故意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场合,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08.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前提(或基础)。换言之,回避可能性是故意与过失的基础概念。故意概念与过失概念在刑法上的意义是确立人罪的要件,从此一目的来看,一个较低回避可能性的主观 的犯罪的故意(如误以为所属企业是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也应认为符合《刑法》第126条的构成要件,认定为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7.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类型,对其展开调查取证要克服很多困难:第一,网络犯罪发生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无传统刑法上的犯罪现场之说,黑客犯罪分子可能跨省,甚至跨国实施犯罪行为,这就给 就与原来的实行犯脱离了实质上的共犯关系。例如,我国《刑法》第128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了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犯罪,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5.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危害性。二者必备,不能割裂。二、 张某所持有的仿真枪不是刑法意义上的枪支。张海持有的仿真枪是玩具,不是凶器。一审判决认为:“该签定书既 ,即可认为足以致人死亡;弹头或弹片卡在松木板上的,即可认为足以致人伤害。具有以上两种情形之一的,即可认定为枪支。(2006)长公刑技痕迹字第095号长沙市公安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6801.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实认识错误问题时指出,A出于盗窃财物的故意实际上却盗窃了枪支,由于主观上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不能认定为盗窃枪支罪。[68]如果是片面地立于结果无价值 所指的因果关系存在着一个显著区别,而这个区别就是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只有一种必然因果关系,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却有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76]前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3.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实认识错误问题时指出,A出于盗窃财物的故意实际上却盗窃了枪支,由于主观上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不能认定为盗窃枪支罪。[68]如果是片面地立于结果无价值 所指的因果关系存在着一个显著区别,而这个区别就是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只有一种必然因果关系,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却有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76]前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2.html -
了解详情
、量定刑罚的相关理论内容。⑴诚如斯言,动态性认定犯罪评价体系的缺失不仅导致了理论上的难题,也造成了司法实践的困境。前者如,想象竞合犯、牵连犯与吸收犯明明符合 从规范的视角出发,指出想象竞合犯是多个刑法上的行为竞合于外观上同一的自然行为。由于想象竞合犯所竞合的多个行为分别侵犯不同客体且符合各不相同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200.html -
了解详情
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缺乏法律根据。其次,也不能一概仅认定为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一种观点认为,虽然上述行为也成立事后抢劫罪,但如果 上的盗窃罪、抢夺罪,因而不可能成立事后抢劫罪。再如,骗取出境证件的行为,不可能评价为刑法上的诈骗罪,因而不可能成立事后抢劫罪。 (三)犯盗窃、诈骗、抢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6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