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已认识到,当法规与它所产生的实际后果严重不一致时,这些法规将受到大规模的抗拒。(注:[美]罗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林聚 ,基于特殊原因包庇真正罪犯而冒名替罪者出现,犯罪主体逍遥法外;另一方面,对罪犯的处罚的确需要查明动机,使惩罚获得道德上的证明和公众舆论的支持,形成司法系统在个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29.html -
了解详情
,人们都已认识到,当法规与它所产生的实际后果严重不一致时,这些法规将受到大规模的抗拒。 所以,在中国,当前必须凸现刑法作为行为规范的意义。 这样就 基于特殊原因包庇真正罪犯而冒名替罪者出现,犯罪主体逍遥法外;另一方面,对罪犯的处罚的确需要查明动机,使惩罚获得道德上的证明和公众舆论的支持,形成司法系统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6.html -
了解详情
在普通民众中也相当薄弱。老百姓一般都只关心“坏人是否到了应有的惩罚”,至于是通过何种途径来达到这种结果的,则在所不问。如在刘涌一案中,陈兴良教授 1987年11月1日起生效和实施,由于指南对可能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犯罪情况以及应受到的处罚,进行了具体描述和限定,并要求法官严格遵守,因此,在美国的联邦法院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8.html -
了解详情
上具有危险性,那么,未完成犯罪所实施的外在行为本身就成立犯罪(unterno-mmenes Verbrechen, conatus delinguendi im weiteren Sinne),并应受到处罚。[1] 在此,费尔巴哈强调未遂犯的可罚性应当建立在客观上具有危险性的基础上。当然,这种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7.html -
了解详情
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查明、落实被告人是否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事责任追究及应受到何种程度的刑事责任追究的活动。按照我国刑诉法的规定,其结果只能 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责令其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这里的训诫、赔礼道歉等都是刑法规定的实现刑事责任的非刑罚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86.html -
了解详情
出反映客观规律的关键性事实特征(即本质特征),然后借助语言文字工具将其表征于法律条文当中。如果我对这一立法过程的描述可以被接受,那么法律是对事实的 处罚的先决条件。其中有些内容并非司法中认定犯罪、适用处罚的前提,应当视为立法者的命令。如某特定犯罪行为应当受到何种程度的否定评价;一国刑法中的刑罚体系构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8.html -
了解详情
出反映客观规律的关键性事实特征(即本质特征),然后借助语言文字工具将其表征于法律条文当中。如果我对这一立法过程的描述可以被接受,那么法律是对事实的 处罚的先决条件。其中有些内容并非司法中认定犯罪、适用处罚的前提,应当视为立法者的命令。如某特定犯罪行为应当受到何种程度的否定评价;一国刑法中的刑罚体系构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00.html -
了解详情
,不实施犯罪行为才是合算的。因此,刑法典应事先明文规定犯罪的法律后果,告诉人们犯罪后会受到何种刑罚处罚,从而使人们认为犯罪后所带来的受刑罚处罚 ,此种状态不免令人产生如下疑问:立法者在必须填补和充实空白构成○23的时候,将立法工作或多或少地交给行政管理机关,是否逃避了自己的立法责任,是否有违刑事立法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4.html -
了解详情
和少年教养人员是两类性质不同的人员,一类是受到刑罚处罚的,一类是因不满16岁的不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的。将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人员安排在同一个场所,由 看出,即使在社会学上,社会政策一词也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刑事社会政策是从何种意义上来理解的呢?有的学者认为,从犯罪学角度看,是在下列意义上来理解社会政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2.html -
了解详情
公众存款罪,在保护金融秩序的旗帜下,司法机关也不止一次地将一起起难以认为值得动用刑罚处罚的案件纳入刑法调整,有的案件处理甚至引起了社会一定程度的对立情绪 。犯罪的本质在于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存在具体法益侵害的场合,秩序是否受到伤害以及受到何种程度之伤害,不可能是抽象和没有任何规范轮廓,必须通过具体法益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4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