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第250页。对于引诱方法,主要是向犯罪嫌疑人许诺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作出不起诉的处理。德国刑事诉讼法禁止许诺法律未规定的利益,由于警察没有权力决定本应由 排除此类供述时,要综合考虑是否对司法公正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宜实行裁量排除。有意见认为,不应当将采用上述引诱、欺骗方法取得的供述视为非法证据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5190.html -
了解详情
机构为其指定辩护。其三,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利请辩护人,对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要求请律师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版)》2007年第3期。 [24]相关内容参见龙宗智:威胁、引诱、欺骗的审讯是否违法,载《法学》2000年第3期。万毅:侦查谋略之运用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77.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非法证据线索。(1)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发现线索。公诉人仍然需要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对反映公安机关非法取证的供述要如实形成笔录。 驻所检察官的先期调查就尤为重要。 (四)审查起诉环节非法证据判断 1.关于采用引诱、欺骗手段收集的证据是否应当排除。修改后刑诉法第五十条将引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532.html -
了解详情
使证据具备在法庭出示的证据能力,意图避免突然袭击现象;二是审查取证程序是否违法而考察证据是否有资格在法庭出示,体现证据裁判原则。 作为证据开示的类似程序,根据《 普遍存在的事实,这变相地赋予了侦查和起诉结论的先定力,相应地弱化了辩护方的参诉效果和质疑能力,更主要的是我们陷入确立权利无法实施再确立权利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上的诈骗罪完全相同。[22]涉合同诈骗罪的内部构造则可改写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受骗者)限于错误对方基于该错误而缔约并依约定处分财产(法律行为)行为人或第三者 的肯定性判决?本文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为:第一,合同被诈骗人是否有向法院作出撤销合同的意思表示,尚未可知。即便被诈骗人曾经向公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09.html -
了解详情
非法羁押比威胁、引诱、欺骗;暴力威胁比普通威胁,对嫌疑人的非法影响更强烈,在权衡重复供述是否可采时需要更加慎重。而未告知权利等技术性违法不产生波及 性质更为严重的非法取证产生的重复供述。德国法院实际上也是以此标准权衡非法取证行为是否有远距离影响。对于如何认定违反《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36条a所产生的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35.html -
了解详情
的工具或者符号(material device or token)来实现。1757年的法律中规定以欺骗或欺诈为目的,明知并且谋划通过虚假表述从他人处获得钱、物品、器具 认定的情况是,原主有意识地把财产放在某处但是一时忘记,原主对财产是否有事实上的支配成为争点。例如,某人在公共汽车的检票口排队时遗失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46.html -
了解详情
的工具或者符号(material device or token)来实现。1757年的法律中规定以欺骗或欺诈为目的,明知并且谋划通过虚假表述从他人处获得钱、物品、器具 认定的情况是,原主有意识地把财产放在某处但是一时忘记,原主对财产是否有事实上的支配成为争点。例如,某人在公共汽车的检票口排队时遗失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53.html -
了解详情
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不明确。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是否有作用以及作用力大小的程度。证据的证明力取决于证据本身与案件事实有无 录像的优越性。《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10.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根据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传统,司法的控制权应该属于国家司法官员,被告人没有任何权利防碍对刑事案件客观真相的寻求。但是近年来,大陆法系国家在刑事诉讼改革的过程 一种明智之举,但是仍然不是规范的辩诉交易制度,因为按最高法院的规定,被告人是否有合适的赔偿仅仅是法院主动适用的一种量刑情节,而不是通过双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