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尊亲属方面有所区别。[21]我国特留份权利人的范围不宜过大,应限于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及父母,理由如下。首先,新中国的继承立法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205.html -
了解详情
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2、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各继承人均等分配遗产:《继承法》第13条规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 的经济收入或其他生活来源,难以维持其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缺乏劳动能力是指继承人因尚未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或因年迈、疾病等原因而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953.html -
了解详情
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2、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各继承人均等分配遗产:《继承法》第13条规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 的经济收入或其他生活来源,难以维持其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缺乏劳动能力是指继承人因尚未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或因年迈、疾病等原因而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569.html -
了解详情
继承的,才能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因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与被继承人有着更亲近的血缘关系和更为密切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他们的继承权将依法首先得到保护。 在第一顺位继承中有一个法定的特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二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781.html -
了解详情
特留份作出的遗嘱处分无效。特留份权人为与被继承人关系密切的近亲属,考虑中国国情,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特留份份额可以设定为其应继份的二分之一 我国继承立法应吸收我国司法实践经验,明确规定: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遗产为继承人共同所有。 □关于遗产债务的清偿 继承法对遗产债务的清偿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160.html -
了解详情
而取得法定继承权。法律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配偶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这是一种基于合法婚姻关系的成立而在夫妻双方之间产生的一种财产权利。 (2 年4月1日前)形成的事实收养关系双方,也因双方已有的抚养关系而互享法定继承权。 2、遗嘱继承权的取得根据是基于合法有效遗嘱指定。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478.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中处理夫妻间继承权的问题,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配偶互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享有同等的继承权。除了继承法所规定的丧失继承权和限制遗产分割份额的 、配偶继承权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不能相混淆。我国婚姻法以夫妻共同财产制为法定财产制,因而当配偶一方死亡,其现有财产状态多为夫妻共有,并非全部是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949.html -
了解详情
育幼功能的具体措施。因此,必继份制度对于保护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但1985 年继承法设立的必继份制度有其历史 ,应考虑与现行婚姻法、继承法相衔接,将特留份权利主体的范围限制在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以共同生活且相互间负有直接扶养义务的配偶、子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926.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排除妨害请求权或者消除危险请求权的同时,一并请求损害赔偿?有两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坚持物权请求权以恢复物权之圆满状态为目的,不许可受害人一并请求损害 继承法的上述规定可知,夫妻相互有继承权。配偶、父母和子女,同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考虑到现行婚姻法关于婚姻关系存续中取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有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8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一经法律调整,便在具有特定亲属身份的主体之间产生了法定的权利义务。通常的在理论上又根据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将亲属具体分为配偶 参与岳父母或公婆的遗产的继承,继承法只规定丧偶的儿媳或女婿可以在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之外,作为一种特例参与继承。其参与继承并非是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