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新著:《对抗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解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8页。 [29] 谭秋桂:《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功能定位与制度重构》,载《月旦 出版社2004年版,第328页。 [34] 肖建华、杨兵:《论第三人撤销之诉兼论民事诉讼再审制度的改造》,载《云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84.html -
了解详情
的改革,就不能节约我们纸墨和我们智慧。否则,就是对我们诉讼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们只有重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才能避免这种尴尬局面。本文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 个好处,一是不直接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实体审判,避免破坏两审终审的民事诉讼制度和抵毁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权威性。二是“撤销原审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3.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作出终审裁决后再继续审理,则会造成诉讼的过于迟延。可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分别裁判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显示出附带诉讼的 设计上,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唯此,才能消除制度设计上的许多困惑、矛盾和混乱。 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重构 附带民事诉讼既然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0.html -
了解详情
和规律显然缺乏根基。因此,民事诉讼法修改或者重构必须谨慎对待审判经验。可以被民事诉讼法吸收认可的审判经验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民事诉讼规律;(2)有助于实现民事 ;陈刚、翁晓斌:《论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7年春季号;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目的之界定》,载《法学评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作出终审裁决后再继续审理,则会造成诉讼的过于迟延。可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分别裁判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显示出附带诉讼的 制度设计上,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唯此,才能消除制度设计上的许多困惑、矛盾和混乱。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重构附带民事诉讼既然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53.html -
了解详情
了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从而导致无限申诉、无限再审的弊端。我们将诉讼活动看成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过分追求客观真实、有错必纠,而置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7-52. [8]景汉朝,卢子娟.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J].法学研究.1999,(1):34-39. [9]谭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98.html -
了解详情
就此笔者从建立现代司法理念的角度,汲取两大法系的精髓,提出重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设想。希望能抛砖引玉,推动诉讼制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阶段提出附带民事诉讼是合理的。这不仅有理论上的依据,也符合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会带来审级问题,会出现刑事诉讼已经二审终审,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41.html -
了解详情
就此笔者从建立现代司法理念的角度,汲取两大法系的精髓,提出重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设想。希望能抛砖引玉,推动诉讼制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阶段提出附带民事诉讼是合理的。这不仅有理论上的依据,也符合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会带来审级问题,会出现刑事诉讼已经二审终审,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17.html -
了解详情
就此笔者从建立现代司法理念的角度,汲取两大法系的精髓,提出重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设想。希望能抛砖引玉,推动诉讼制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阶段提出附带民事诉讼是合理的。这不仅有理论上的依据,也符合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会带来审级问题,会出现刑事诉讼已经二审终审,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9.html -
了解详情
,俨然变成申诉方的代理人,完全偏离了法律监督者的中立立场。 四、我国民事再审制度之重构 如果说在实行计划经济和强调国家(行政)权利对社会调控的社会背景下, 公正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实体公正,即程序公正应当具有优先权。 1、对民事诉讼当事人在申诉期间提出的新证据应作出限制。即当事人在一、二审期间对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97.html -
了解详情